荔枝烧什么烧好吃?
“一夜北风紧,千山瑞雪封。晓来开门看,玉树满香厅。”——《咏雪》李群玉(唐朝) 这是发生在唐懿宗咸通年间的一个下雪天早晨的典故。当时翰林学士李群玉夜直(值夜班)期间在殿宇外的雪地上随手写下这首诗上交。结果第二天早晨得到通知,皇帝看了他的诗非常赞赏,随即命人召他入内殿赐宴并亲自把他的衣襟掸净礼送。这个衣襟就是被帝王之衣拂落的白雪。 唐代自开元盛世之后社会风气就渐转开放,在文学作品和文人生活中多有一种不拘小节、潇洒自然的审美趣味。从王维的“雪中猎狐”到李白写大雪时的那份“散花成阵”,再到韩愈那首著名的《春雪》——“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菜花。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我们在他们的诗句中见到的不仅是雪花、雪景而且有着一种盎然的生气,让人感受到冰雪中蕴含的勃勃生机。
宋朝时期经济文化高度繁荣,小市民阶层的审美趣味开始渗透进文人的生活之中,比如他们喜欢在冬天吃“冰嬉”(类似于现在的冰淇淋)、喝“冻水”(类似今天的冰棍儿)。同时由于道教的影响,人们很早就掌握了“冷冻保鲜”的技术,使得像荔枝这样的南方水果也能在冬季与北方的食客见面了。 宋代的诗人词人对冬景也格外青睐,留下了不少传世经典。柳永的词句“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消尽,染黄都,显露出,一点朱唇,正是霜风干净处……”把萧瑟的秋夜里清冷的雨滴溅落在江面的景象写得生动传神;而苏辙的《雪晴》则描绘出另外一幅银装素裹的世界,“堆云叠雾迷空野,粉腻脂香满玉颜。谁道此中供寂寞,梅花应叹不如闲。”
元明清以后,文人的审美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更多的关注点集中在了个人情怀的抒发送远上。虽然也不乏描写雪景的经典作品,但那种疏淡闲远的意境已经难于见到。 不过,我们依然能从中找到一些可贵的作品。王冕的《梅雨》把江南雨季中的朦胧烟岚与傲雪寒梅一并融入笔端,“青山如墨画难成,万壑千岩一雨倾。平满池塘新绿涨,横斜疏影暗香凝。空林独坐无人迹,落絮轻沾欲尽睛。莫怨琼枝寂寞在,多情还恐有飘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