笨五行属性是什么?
“笨”这个字,在甲骨文中像是用两条线把一个十字分开的样子,因此有学者认为“苯”是指分拆了“高”字的结构的意思;也有学者认为像是对着镜子梳头的样子,因此是“发”的字形,指头发的卷曲。 现代汉语词典中,对“笨”的解释是“不聪明;傻;粗重,费力”,其实都有些勉强,不够贴切。 我觉得“笨”应该是从“丕”变形而来,“丕”像是一根扁担,挑着两个篮子,本义是大(《说文》:“大也。”“丕”的本义与“大”的本义是一样的);引申为厚、崇,又引申为盛(《诗经·周颂·清庙》:“笾豆之盎,祭祀烝尝。宫室既成,宾礼攸行。大明赫赫,礼容粲彰。”) 所以“笨”最初的意思是“东西装得非常多、非常满”,引申出“厚重、朴实”的意思。而“质朴、厚道”自然是“不聪明”、“傻”的意思了,如“笨人”、“笨嘴拙舌”。 “笨”由“厚”引申出的另一意思即我们今天用的“笨重”,这很容易理解;而“笨手笨脚”可能是最常见的“笨”的含义了,这也符合“笨”的原始含义——东西太多,拿取很不方便,所以做事情就会很笨拙。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笨”在古代读音并不相同,现在所写的繁体字“笨”,读pan 第四声,意思是“愚蠢;鲁莽”;现代简体字“笨”读ben 第二声,意思是“愚笨;笨拙”。 古人所谓“笨”,读pen 第三声,今作“蠢”,就是“蠢动”的“蠢”,这个字今天基本不用了,指虫类蠕动。 在古文字里面,“耳”和“目”都是象形的字,“蠢”上面是个“耳”字,下面是个“目”字,合起来就是把两只眼睛都蒙住了,当然是看不到了,也就是“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