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里有很多木?
这是由于古人把世界万物归为五行,且每一行都可以含有任何其他行的原因造成的。 现代科学已经证明世界并非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组成,而是四种基本相互作用中的两种:强相互作用(色散力和屏蔽力)和弱相互作用(电磁力和引力)。
但是四行的说法并没有得到古人的认同,于是他们创造出了“中和”的概念,认为五行的中间一行是土,另外四行分别对应四个方位,东南西北中,每个方向各代表一行的颜色,并以此建立了中医的基础理论。 比如一个人如果生病了,中医的理论体系里面首先要判断他属于什么病,是热症还是寒症,然后要判断是实症还是虚症;接下来还要判断他是风邪入侵,还是寒邪入侵,或者湿热内生,或者肾虚等等;最后才能确定治疗的方针和大体药方。
之所以要先判定他是哪一类病症,是因为不同的疾病有不同的治疗方法,只有先确定了大致的方向,才能制定出相应的方案。 而这种分类方法正是建立在对五行的认识上的,人体是一个小宇宙,和我们这个世界一样,也是由木、火、土、金、水构成的。并且因为阴阳互根的关系,每一个行都会包含其余的四个行。 所以,你问的这个问题本身就有问题——五行就是由木、火、土、金、水的。
所谓五行,即是以木、火、土、金、水五类物质的特性及其相生相克规律来阐释宇宙万物的起源、构成及其相互关系的一种哲学思想。中国传统音乐理论受五行学说影响较深。《周礼·春官·大师》记载:大师“皆遍宜天下之音,谐万民之乐,以达神明,以和邦国,以正万民,以奉鬼神”。郑玄注“谐万民之乐”曰:使土、木、金、石、匏、革皆正也。郑氏认为,以不同质料制成的八音(即中国古乐中,按乐器所取质料将其分为金、石、土、革、丝、木、匏、竹八类,统称八音;其中,革、匏、木、金、土、竹皆属五行)能谐和万民之乐。《尚书·尧典》有“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之说。郑玄注曰:百兽,乃应金石之音而舞。认为金石之音能使百兽起舞。《淮南子·说山篇》言:“鼓不为牛羊之声,而牛羊应之;徵不为宫角之声。而五音和之。物之以类感也。”认为钟鼓之类以有声之物,能感动无生命之物,使兽舞音和,皆由物之“类”相感通所致,也即五行属性相同则相感应。
《国语·周语》有云:“土以黄为之色,五声以宫为声主”,“播五行于四秋,和乐以降神”,《周易集解》卷五曰:“万物之成,无不由土,故圣人首由土兴;五声之主,莫尚于宫,故六律始于黄钟”。这里“土”、“宫”、“黄钟”在五行“类族辩物”的原则作用下,被归纳为一类,赋予以核心、首领的地位,称其为首出、为主。《汉书·礼乐志》中“音比六律,一均用神”、“云施称民,永赖皇恩”(又作“云施称民,永绥皇恩”)。五行中的金、木、水、火、土与宫、商、角、徵、羽五声,青、赤、黄、白、黑五色,东、南、西、北、中五方,以及角、徵、宫、商、羽五音,等等。都是根据“类族辩物”的原则归纳而成的。此外,古琴的形制、音位,乐曲的内容与风格特色,古乐的记谱等都体现了五行思想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