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花鱼子好吃吗?
作为一个沿海人,对鱼子并不陌生。在老家,有人网鱼、电鱼会送一些给我们,我们自己偶尔也会拿竹竿捞点。不过最丰富的还是每年清明前后,桃花盛开,有渔民专门下网捕捞鱼子,价格也不贵。所以小时候我经常吃,感觉味道还不错。 后来去了外地工作,吃过很多山珍海味,反而觉得鱼子这种食材有点“土”。直到有一次和同事一起去吃潮汕牛肉火锅,听到老板和他儿子的对话。
原来他们也是用这种类似的方法来处理鱼子。而且据他们讲,用这种方式处理的鱼子很受欢迎,很多外地人特意点名要这个菜。 这番话让我对自己的“乡土食材”产生了怀疑,于是回来找了一下资料。发现鱼子不仅历史悠久,而且营养相当丰富。 比如它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各种微量元素(铜、锌、铁)和多种维生素,特别是钙、镁含量,高于其他鱼类,而磷、钠、氯等元素的含量则低于其他鱼类。
另外,鱼子中的蛋白质水解后可得到17种氨基酸,其中8种为人体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含量的32%~56%,高于其他鱼类。有人称其为“脑黄金”,具有非常好的健脑作用。 而这种用油泼、剁椒或韭菜炒熟的吃法,实际上是在近代才出现的。在古代,人们主要是将鱼子捣碎后淋上酱油直接生吃或者腌制着吃。到了近现代才有油炸或者爆炒的做法。
现在回过头再看这个问题,我觉得可能是我们当地渔民把从海里捕捞上来的鱼子直接送给了我们,所以我们吃到的鱼子都是鲜的、嫩的,并且带有海水的清香。或许外面的餐馆为了新鲜,也是用类似的做法制作。但这样的做法确实不常见,所以我还是坚持自己的观点——鱼子是一种比较“土”的食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