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五行属于什么时候?
这个“秦”字,其实是个后起文字,古代并没有这个字。这个字的出现,是因为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推行书同文、车同轨等文化统一政策。为了统一文字,秦始皇让丞相李斯等人研究文字规范,李斯等人在研究金文的基础上制定出小篆,作为官方文字。 然而,小篆这种字体过于复杂,不便于书写。于是,秦朝的翰林学士就参照小篆制作出了秦隶。也就是在这个过程产生了这个“秦”字。(详情见《汉书·艺文志》) “秦”字形成过程如下: 以上只是解释了“秦”的字形来源。那么,这个“秦”字到底代表什么含义呢?它是否代表着某种族或部落的名称呢? 这个“秦”字,在殷墟卜辞和商周青铜器铭文中,通常写作“佥”,读作qīn。如:甲骨文的“秦”字 金文“秦”字 小篆“秦”字 隶书“秦”字 楷书的“秦”字 可见,这个“秦”字其实是由“言”与“夕”构成的一个会意字。“言”表示声音;“夕”表示时间。合起来就是“说话的时辰”或者“晚上发言”的意思,指代的是夜晚的议政活动——秦,本义为议会。
有学者认为,夏商周三代,王室的议事场所一般在正殿(即路寝)。而到了春秋战国甚至秦代,天子王公们的议事场所却转移到偏殿(即夹室),所以秦字从“言从夕”,是指黄昏时候的会议。也有的学者据此推测说秦人的祖先是掌祭祀的官员。 其实,古书上关于秦人的起源有很多说法。秦人本来是一支戎狄部落,受周封爵,被派往周畿内戍守,其部落在今陕西咸阳市北。他们可能与夏商时期的赤沃野有关,因为那里是中原王朝防戎狄入侵的前哨。他们可能也参与了周初的牧野之战,因此获得了周的采邑,称为秦邑。
不过,这些说法都只是推测而已。比较可靠一点的说法是,秦人是东胡系游牧民族与周人的混合体,国语晋语对此有详细的记载。 所以,他们可能是从东方迁徙到周原的东夷部落,接受周礼并成为中原王朝的属国。然后作为周朝的方伯(西方诸侯之长),率领诸侯讨伐叛乱者,在今陕西宝鸡市东北一带建立秦国的领地。他们在黄昏时举行仪式,加强自己的权力,同时向周边部落彰显天子的权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