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在五行里属什么?

隗婧佳隗婧佳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尔”字,金文作 或 。小篆作 。繁体字作 。可见“尔”字在古代是一种形似“二”字的象形文字。《说文》解释“尔”字为“象形語氣也。从二。”意思是说“尔”字像两个并列的“口”字形,表示语气的词就是“爾”。段玉裁注解说“而”字古文作“尓”,“二”就是“而”的古文。“爾”“而”“二”古文字形都像是两“口”相并之形。

古人造字十分讲究,以上诸字虽然像形,但字形演变至今天已经差别甚大,若单看字义,则难以推测古文字形的本来面貌了。《康熙字典》引《五音集韵·耳韵》解释“尔”字本义是“人言也”(即人们所说的)。再引《广韵·耳韵》则是“语助也”。这说明“尔”最初只是语气助词,并没有指代意义。

后来才因为用法的需要,变成第二人称代词(你)。这就像现在方言里很多用“侬”字作为第二人称代词一样,“侬”的字形在古代也是“尔”,只是因为方言读音的关系,“尔”被“弄”了。《集韵·冬韵》:“侬,汝也。吴人称人云‘侬’。” 至于这种用法是怎样从古代流传到今天,又从方言传入官话,那就难以考证了。

魏慧魏慧优质答主

尔本字作耳,在甲骨文中的字形就像人的耳朵的样子。在古汉语里,尔的本义就是“耳朵”,例如《广雅·释器》:“耳谓之尔。”

尔字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用法,就是可以写作语气词,用来表示停顿,不翻译,例如《论语·学而》:“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尔字最常见的用法是用作代词。比如在句中充当前置宾语的第二人称代词,可以翻译为“你”,例如诸葛亮《出师表》:“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