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属五行中什么?
“涵”字属于水,因为“涵”的部首为“氵”,而“水”和“氵”都属于水的五行属性。 五行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物质观,广泛用于中医、气功、算命、看相、风水、占卜等诸多习俗之中。古人认为世界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构成的,随着这五个元素的失衡与平衡,引发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一切变化。
五行的性质分别为:
1. 金:“收敛沉潜,坚固不生”;
2. 木:“生长化育,条达舒畅”;
3. 水:“渗透流动,变化无常”;
4. 火:“炎上沸腾,光照万物”;
5. 土:“长养转化,载物培物”。 水具有渗透、流动、润泽万物的特性。 而现代科学证明,人体的体液(血液中、组织液、唾液等)含有电解质,这些电解质以离子形式存在,阳离子主要有钙、钠、钾等,阴离子主要有氯离子、硫酸根等。 当体内电解质达到均衡状态时,人体处于健康状态。如果任何一类的电解质少了或者多了,都会引发疾病。有人将这种电解质的均衡状态称为“生命的水电平衡”。 这与五行理论中水的性质有很多相通之处。
《黄帝内经》中就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 其中,“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 在《伤寒论》里,桂枝汤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就讲到:微汗出,能食,但恶寒无力。
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里也有:“风胜则动……热胜则肿……湿胜则濡……燥胜则干……寒胜则凝……” 所以,从现代医学和中医理论来看,身体的水液调节是个很复杂的过程,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