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小动作太多怎么办?

鲍舒逸鲍舒逸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孩子过度活跃、上课坐不住,是让很多家长头疼的问题。其实,从脑科学的角度来看,儿童在课堂上出现小动作完全正常,只要不妨碍学习和课堂秩序,就没有必要过度干预和批评。

为什么这么说呢?这要从儿童脑发育的规律说起。

在人脑中,有一个区域叫“默认模式网络”,由多个脑区组成,主要参与内省、意识和自发的精神活动,也是人进行内部信息处理的中枢。正常成年人在进行休息、发呆、胡思乱想等非任务状态时,默认模式网络处于高激活水平,而当投身一项需要精力集中的活动时,默认模式网络的激活水平会大大降低,被更高级的认知控制网络取代,负责思考和判断。

儿童脑发育过程中,最早发育的就是默认模式网络。在学龄前,儿童进行游戏的过程正是默认模式网络在发挥作用。但对于刚刚进入小学的儿童来说,上课意味着默认模式网络系统长期受到抑制,难免会产生一些小动作以释放精力,补充能量。

儿童脑中另一个重要脑区是基底神经节。它是一个重要的神经中继站,参与了儿童运动控制、习惯形成、奖赏反应等多种功能,和多动行为密切相关。研究显示,在4—12岁多动症儿童中,基底神经节的发育延迟了1/5,功能上存在反应慢、动作控制能力差等问题。不仅如此,作为运动中枢的顶叶也有异常信号。

脑科学告诉我们,儿童大脑运动中枢发育和成人存在差距,容易因久坐产生小动作,且对于多动症儿童来说,大脑区域发育延迟,对于行为的控制和抑制能力差,多动是他们的天性使然。

作为家长,我们要理解儿童脑发育的规律,要理解孩子,对于不影响学习和他人的轻微小动作无需过多干预,更不要采取体罚等简单粗暴的方式,这不仅不能让孩子“静下来”,还会引发逆反心理,产生更严重的过激行为。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