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目标基金何时公募?
个人认为,以国内目前的形势来看,短期内不可能。 首先,目前市场上已经有一些养老目标基金了(其实就华夏和工银瑞信两大巨头),但是认购规模都不大,可以说很小,投资者关注度也非常低;但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这些基金都是目标风险策略的,并不是目标日期策略。
其次,2018年4月5日,监管层发布了《养老目标证券投资基金指引》,对养老目标的发起设立、运作管理、信息披露等方面都做出了明确规定。随后在2019年3月,又出台了《关于完善基金评价机制有关问题的通知》,对基金评价机构开展基金业绩评价活动、发布各类基金评价结果等事项提出了要求。 但目前为止,还没有见到由基金公司申报设立的养老目标基金获批的消息,也没有见到上述两类基金的发行。考虑到政策文件已下发两年有余且市场已有先行者,预计很快就会有基金公司申报此类基金并在监管机构审批过后发行,但从长期来看,由于此类产品需要满足一定的市场条件才能有效运作,短期也不会出现大量同类产品扎堆发售的情况。
我国现行的基金运作模式是“基金公司—证监会”的两级管理体系,相较于欧美等成熟资本市场,监管体系更加层级化。这种基金监管架构的特点是在于注重事前审批,而非事后监管或跟踪监控。虽然我国的基金管理人在管理理念上已经开始与国际接轨,但在体制上仍带有很强的政府特性。这一点从债券基金的发展过程中可以得到体现——国内债券市场的流动性一直以来都不够充分,导致银行间市场和交易所市场的债券价格和收益率存在较为明显的缺口,而在此之前监管层也是通过行政审批的方式让债券基金可以跨境投资,实现资金的双向流动。
在金融改革深化、监管框架转换的大背景下,国内金融资产的价格和收益率会逐步回归合理性。同时,我们也能观察到国内债券市场正在加快步伐开放,比如取消QFII额度限制,允许境内债券基金参与美元债协议转让,以及未来可能发生的债券通等等。在制度红利不断释放的过程中,作为资深的金融产品管理人,具有先发优势的大型基金公司将率先受益,新产品发行有望迎来井喷,而对于散户投资者来说,选择优质基金的难度也会相应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