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子多老的好吃?
说一个冷知识,世界上绝大部分鸭子都生活在淡水环境中,只有极个别的品种能下海游泳。 因为这个特点,历史上的绝大多数时候,鸭子的野外的天敌主要是水鸟和鱼类,人类的出现和对鸭子的驯化才开始改变了这一切。 鸭子被人类驯化后,因为食性改变(不再主要吃肉)、天敌较少且活动范围有限,所以它们的个体较大,繁殖能力也较强。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食物的紧缺,先秦时期开始,鸭子的养殖在中原地区逐步推广开来。 作为常见家禽,东汉时期的《齐民要术》中就记载了关于养鸭的方法,其中提到“雁鹜肥美时”是捕捉的最佳时机,如果放走了,就只能等明年了。 这个雁鹜其实就是指的鸭子。
东汉的时候,南越国已经归附汉朝,因此岭南地区的特产也在《汉书·王莽传》中有所记录:“元始中,郡国县道邑聚凡千五百七十四,口两千五百二十万。”“水牛、牦牛、驴、骡、骤、马、驴、羊、鸡、犬各万余头。” 这些牲畜中就有我们今天的美食——鸭子。
到了唐宋时期,由于南方开发较早,经济繁荣,养鸭业也有很大的发展,从宫廷到民间都对鸭子爱不释手。 宋朝时,汴京(开封)共有4座官办坊市,专门负责供应皇室食用鹅鸭等禽类。宋人最喜欢吃的鹅是广陵(今江苏扬州)所产的“剪绒鹅”;而鸭子则是金陵(今南京)的“酱鸭”和蜀中的“麻鸭”。
因为养鸭数量很多,除了供给皇室,还向外发放供应饮食店,甚至“入铺户卖与厨子造着吃”。这就导致了当时城里“鹅鸭成群”,而城外“鹅鸭满陂”的景象。 当然,吃到嘴里还得有合适的人指导厨艺。据说宋朝的烤鸭是用“荷叶蒸烤”之法,先在荷叶上涂上一层油,再把洗净晾干的小鸭子放在上面,以明火蒸熟,之后抹上酱料,趁热熏烤至熟。这做法和我们今天在北京吃烤鸭可是大不一样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