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字繁体五行属什么?
“陽”的繁體字為“”,五行为土。 《说文解字》释之為:“陰陽,謂春秋冬夏也。”即是指自然界溫度高下之分,引申指光線明暗、地勢高低等。後來又引申出“明”的意思。作稱許詞用時則有“美”的意思,如“陽春萬里”;作地名時則有“山東”之意。 《說文》中還收了“隂陽”一辭,并注曰:“隂陽者,天地之道。”“陰”字繁體為“陰”,二字的古文字形如下所示(“陰”字為小篆字形): “陰陽”二字在六書之中屬於会意兼形聲的字,其本意指代日月星辰等自然天象。后引申指“陰”和“陽”两种極端天氣狀態,再引申為“明暗”、“消長”、“向背”等意思。
我國古代哲學中有“陰陽五行”這一概念。“陰陽”分別代表兩種相反相成的事物類型,而“五行”則是金、木、水、火、土五種基本元素或物质。二者一起構成了宇宙萬物的基礎。 在古人看來,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具備陰陽兩性和五行的特質。將“陰陽五行”運用到醫藥学上,就形成了中医学的基本原則之一——辨證施治。 中医学認為,人的生命活動是由機能的調節來完成的,這種調節的過程就是“陰陽互動”,而五臟六腑的功能也是由“陰陽互動”來維系的,任何一個臟腑功能失常都是“陰陽互動”受礙所致。治療疾病的手段也就應該是扶助陰陽,通暢陰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