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是五行里属什么?
“嘉”字是一个会意字,由“壴”(音zhù)和“邑”构成并加音“jiā”。“壴”本义即指“乐器”,《说文》曰:“壴,陈乐也。”后来引申为“庆祝”“嘉奖”之义;“邑”就是城市,古人把国都及封地称为“邑”。 由此可知,“嘉”的原初意义当指的是在城邑中举办乐舞庆典仪式以示庆祝或嘉奖。因此从造字法上看,“嘉”属于会意字中的形声会意字。
古文字学者认为“嘉”的字形演变还与古代宗教祭祀相关。因为古代的乐舞庆典仪式都离不开宗教的祭祀活动。《庄子·天下篇》称:“周礼,以爵禄赏功,以钟鼓赏威,故大飨帝,望祀山川,遍祭群神,风雨雷电霜露,莫不有礼。”西周青铜器铭文中常有“辛卯,王寝,入自胙,肇禋”之类的记载,说明天子或国君在进行寝庙祭祀或者出巡祭祀时,首先要在郊外举行燎祭,然后进入祭所,开始祭拜。而所谓的“胙”,就是指祭祀用的胙肉—用来祭祀祖先的熟肉。所以“胙”又特指祭祀后分给参加祭祀之人所能分到的胙肉。这种先燎后奠的仪式,也就是现代考古上所说的“燎祭”、“焚祭”。 这种“燎祭”的仪式当然需要演奏音乐,进行歌舞,所以“嘉”的原初含义应该就是这么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