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属什么五行属什么?

经茜慧经茜慧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这个问题有意思。我们先来看看“味”字在汉字中的演变过程,然后再来讨论它的五行归属问题。 如图所示,“味”这个汉字最早出现在甲骨文中,字形如下: 上面部分是个刑刀,下面部分是个口。合起来意思就是用刀把嘴割了,表示味觉消失、味觉减退的意思。金文继承甲骨文形态,小篆以下文字都沿袭金文。直到现在,我们看到的“味”字都是小篆以后的字体。 “味”的本义就是嘴尝味道的感觉。那么五行里面有没有和味道相关的呢?有!那就是土行。我们知道,中医理论里五脏六腑是划分五行的依据,其中胃属于土行。而五脏之中,脾主运化,胃主受纳,二者共同完成饮食的运化、吸收。

如果食物进入体内,能消化吸收,则意味着土行不弱;反之,则说明土行虚弱。从中医的角度来看,如果要想强身健体,须令脾胃功能正常,五味调和。 现在回过头来我们再看看“味”这个字,它由三个部分的组成。第一个是舌(古字头),代表舌头;第二个是未(食字边),代表食物;第三个是味。这三个部分合起来的意思就是嘴里吃了东西之后的感受——味道。这种品尝味道的动作肯定是在舌头上的,所以“舌”字头的字跟舌头有关,如舌、甘等;而“味”字末尾的字一般都和味道相关,如酸、甜、苦、辣等等。 从字源上看,“味”字的中间部分像两个嘴巴,这暗示着“味”字与舌头的两次感知有关。所以从五行属性来看,“味”字应该属木。

然而有趣的是,我们观察到现实生活中有的人特别爱吃,无论山珍海味还是粗茶淡饭都喜欢,这样的吃相看上去特别符合“味”字的五行属性,即属于木多。但现实当中却并不这样简单。因为中医还认为,脾土为胃行其津液,化生气血,充养口舌。如果脾土虚弱,不能生化津液,口腔没有润滑,嘴唇自然就会干燥,喜欢舔嘴唇。

丛家赫丛家赫优质答主

五味配五行是中医基本理论之一,酸味具有收敛、固涩等作用,如五味子、山茱萸等;苦味具有能泄,降泄其气等作用,如黄连、龙胆草、大黄、芒硝等;辛味具有能散、能行等作用,如麻黄、苏叶、生姜等;甘味具有能补、能和、能缓等作用,如党参、黄芪、饴糖、大枣等;咸味具有能软、能下等作用,如芒硝、牡蛎、玄参等,中医在临床上讲究药食同源,药食味道归五脏,是中医重要的组方用药原则。

五味与五脏是互相对应的,如果口味过于偏嗜的话,就很容易损伤对应的脏腑,而出现各种不适的表现。正常人对于五味的感知是均衡的,而且能够很快地区分出来,如果某一方面觉得特别敏感或者反应比较迟钝的话,这都是不正常的,比如说对于辛味特别容易感知而对其他的方面比较迟钝,这就表示着你的肺有问题了。

酸味入肝,具有收敛、固涩等作用,适量摄入对肝有益处,如果肝功能不好,例如肝炎、肝硬化等,可以多食入酸味的食物,对肝病有益处,但如果肝火太旺,就不适合食入酸性食物。过食酸味容易引起脾受伤。

苦味入心,适量苦味入心,有益于心火过旺,心功能不好者,如心肌炎、神经衰弱等病症者,如果苦味入过多,比如慢性消化不良者等不可过食入苦味。

辛味入肺,如果有肺虚引起的咳嗽、咳喘等症状,或慢性支气管炎,可以进食辛辣食物,可止咳平喘;如若肺火过旺,就不适用辛辣之品。如果过量食用辛辣食物就会导致肝受伤。

咸味入肾,如果肾虚,可以适当进食咸味之品,有助于补肾;若肾阴虚火旺,就不适用咸味之品,而且过量食用咸味食物会导致心受伤。

甜味(甘味)入脾,入脾胃经,可补益气血,如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神经衰弱、低血压和慢性消化不良等病症,可适当进食甜味之品,如服食膏方,也可有助于治疗和调理。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