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是不是d级企业?
D是债务危机的缩写,代表企业财务结构的脆弱性,反映在风险评级上就是负面的C,B和A。 对于发行债券的借款人而言,如果最终评定结果在C以下,则该债券被终止上市。对借款人的违约评级为C的,其债券的评级也应为C;违约评级为B的,其债券的评级应为B;违约评级为A的,其债券的评级应为A。
所以,从一般意义上说,D代表的是债务人无力偿还到期债务的状态,而C则是接近于D的状态,比D稍好一些。 但是,对于上市公司而言,情况就要复杂得多了,因为除了债务问题之外,还有其他很多问题都可能影响公司的继续经营能力和前景,从而影响股票的价值。所以,对于上市公司来说,C并不代表一个确切的“坏”意思。
举个例子说明一下。 我之前跟踪过一家公司,最初评级结果是BBB,后来连续下调两次,到2015年6月30日收盘时,评级的剩余期限(也叫存续期)结果为CCC。 当时我写过一篇关于该公司评级结果的解读文章。其中就提到,按照国际评估标准,一家企业的评级结果只有低于C才会考虑赎回债券或提前还款(也就是表明违约的意思),而该公司当时的评级结果虽然低于C但并没有到达违约的地步,按照市场原则,该公司债的收益率应该反映这个特征而不是一味持续走高。然而实际情况却是该公司债的收益率不仅持续走高而且还超过了同期限国债,这显然是不符合市场逻辑的。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就是因为市场对于该公司未来仍存在信心,认为其有能力解决当前面临的问题(其实最后还是解救了该公司,呵呵)。 所以,对于一个上市公司而言,C并不能简单等同于恶意拖欠债务或者破产,而是需要结合诸多方面进行具体分析才能下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