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木搭配什么颜色地板?
在《红楼梦》里,贾母有个牌子叫“暖房”的,专门用来欣赏春季室内植物与花草;夏季则是赏荷花、观萤火虫;中秋赏月吃月饼;冬季围炉取暖,饮茗读书…… 这看似像极现代人的“室内花园”,但其实早在几百年前,古人就有着相似的生活追求——将四季移置堂中! 《园冶》中就有记载:“春夏秋冬,风花雪月,尽置其中。” 明代文人陆龟蒙《白小吟》中也写道:“砌瓶花种宜先择,四序风光次第排。” 可见他们早已懂得利用空间来模拟自然变化、营造诗意生活。 那么既然有了庭院,为何还要在室内造一方世界呢? 明人袁宏道说过这样一句颇有点道理的话:“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人不过天地间一匆匆过客,人生短暂,世事无常,若不及时行乐,更待何时? 所以他倡导“适情”,认为人们应该满足自己的情感需求,不拘泥于外在之物。 而拥有庭院空间的古人,正是深受“适情”观念的影响,于是他们才会在庭堂之中按照四季变换布置景观,在窗边悬挂字画以供观赏,乃至在室内堆叠假山,搭建水池,栽种花木,培育昆虫,把室外景象搬到室内来。 这种追求极致的生活态度,跟如今我们提倡的“家居美学”有何异同之处呢? 其实,无论是古代还是现在,人们始终都在寻求一种能最大程度接近自然生活的状态。
只是古人在物质匮乏的年代,只能将院落作为弥补内心缺憾的一方天地,而如今的我们则拥有了更多选择——无论是拥有庭院的住宅还是没有庭院的公寓,都可以借助设计的力量,令生活接近我们内心对于美与实用的要求。 比如,我们可以通过装修方式赋予房间更高的灵活性,根据四季更替与心情变化更换家具陈设的位置或是加入可移动的家具,以此达成“四季迁置厅堂”的效果。
又或者效仿古人,在室内打造一个可供休憩的小院子,置于客厅一角或卧室之外,用屏风、竹木或花草加以阻隔,营造一个独立的空间。 在这个院子里,我们可以铺上石板路,植上草木,嵌上鱼缸,放入石块,添入沙土,依着个人喜好打造出一处小巧玲珑的“室内花园”。 当然,这方小院的造型并不要求完全模仿自然的形态,你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进行创意设计。 重要的是,你能在这里品茗读帖、对景畅想、静坐冥想或者只是一个随意的倚靠,都能让你暂别喧嚣,得到心灵的抚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