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企业几化?

齐海峰齐海峰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信息化”,应该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了,每年行业里各种大会小会都要提一提,但是一直好像都没怎么重视起来(至少没做到位),我认识的一个老大曾开玩笑的说,我们公司信息化的建设就只剩下买断几个软件的许可证了!当然这是一个笑话,但是也从一个方面反映了当前很多施工企业对于信息化的认知程度还停留在比较浅显的层面。

我个人认为, 所谓的信息化,应该包含三个层次:第一个是硬件水平;第二个是软件水平;第三个是二者结合所产生的效率效益和效益升级。

一、硬件水平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最基本的硬件设施就包括:

1、有合适的办公场地及相应的配套设备(电脑等终端) 2、有适合企业实际情况的ERP系统 二、软件水平 一个企业要想实现真正的信息化,除了具备硬条件之外,还需要具备一定的软条件,主要体现在员工的意识和行为上,包括:

1、员工具备信息化相关的知识和操作能力;

2、员工能够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灵活的运用信息化手段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问题; 三、产生效率和效益的提升 这个层面的提高才是施工企业信息化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前两个层面的基础,再通过一定的运作达到以下的三点:

1、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2、降低企业经营成本;

3、提升企业竞争力 在这个层面上,很多企业其实已经做了很多工作,比如建立网站、开通微博、微信等等,这也是一种尝试和探索,希望借助新的方式和渠道建立与外部交流的平台。

但是我认为这些还远远不够,既然都走到这一步了,为什么不彻底一点呢?为什么不把企业的运营完全置于阳光之下,通过透明的运营方式让每一个人、每一件事情都可以追溯并且负责到底呢? 我认识的一个朋友,他是特别热爱学习的人,不仅自己天天看行业杂志和学习类的书稿,也提倡自己的团队多学习知识、更新理念,他曾经说,现在一个项目下来,只要算算账,利润很厚实的,但是我们不能只知赚钱,要多思考,如果能把积累下来的经验编写成规范、制作成课件该多好,不但可以用于指导今后的工作还可以拿到外面去讲课赚钱! 这就是一种观念的差距,有时候我觉得我们的从业者需要回炉再造才能赶上信息时代的车。

付珍栀付珍栀优质答主

1、施工企业资质动态监管日趋严格

资质是企业走市场的敲门砖,随着资质改革的不断进行,对企业在人员、业绩、资金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现在,企业资质获取难度越来越大;另一方面,企业获取资质后也面临严峻的动态核查。没有核心竞争力建筑企业生存将无从谈起。

2、施工企业资金短缺风险剧增

资金短缺一直是建筑企业的顽疾。建筑企业资金短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企业自有资金严重不足;二是企业应得款项拖欠数额大且拖欠时间长。建筑企业要想更好的发展,必须重视和加强财务工作。

3、施工企业“人才瓶颈”效应愈发突显

随着建筑市场的发展和建筑技术的不断更新,专业技术人才的匮乏已经成为建筑施工企业发展的“瓶颈”所在。

施工企业必须要重视人才瓶颈问题,及时培养、引进人才,改善人才环境,只有拥有了一定的软实力,才能保证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受到“人才”方面的制约,保证企业持续稳定发展。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