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在五行中怎么讲?
《史记》卷二十一,《天文志》 :“日者,众阳之宗,月者,众阴之宗。” 《礼记·曲礼上篇》: “行前朱雀而后玄武。”“前朱雀”就是“南朱雀”、“火朱雀”,“后玄武”就是“北玄武”、“水玄武”。 所以“南照”即是“火照”(南方的太阳);而“北照”即是“水照”(北方的月亮)。 《淮南子·天文训》高诱注: “日,阳气也,故曰‘阳精’;月,阴气也,故曰‘阴精’” 日月为阴阳二气所化生,所以又称为“阳精”和“阴精”。 这是古人对日月性质的定性定义。
至于“金木水火土”五行的定性定数定义见于《尚书序》: “火曰炎上,土爰稼穑,金从革,水润下,木曲直。” 这是古人发现自然界各种事物或现象的属性或者规律性的总结,带有鲜明的哲学意味和先哲的智慧。
其实这些定性定义是非常简单的,难的是如何根据定性定义去定量计算它们的大小多少,也就是确定它们的“位份”和“等级”问题。这在古代是完全无法实现的,只能凭借于古人的政治智慧和理想去给它们定位了。 因此就有了后面的“王权”与“天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