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子五行属什么?
《说文》曰:“金,五色金也”,“黄为之色而谓之黄金……其坚不击,其柔则万销”;又言:“石之美者,玉也”;并谓:“玉有六器而璧居一焉”(此即礼记所言“六瑞”)。 由此可推知,在古人观念中,金玉皆为宝物。 在古代人的名字中有以「金」或「玉」为旁的字为常见,如《后汉书·杜诗传》之《李固传赞》云:“诗作政述事,言成典句,朝野称美,谓之‘金句’。”可知人们常以“金”、“玉”作为名言隽语的代称。
王褒的《圣主得贤臣颂》云:“若金之在中,锡之宝也。”刘向的《说苑·敬慎》篇引孔子之言亦曰:“君子如玉,其言也悦……”因此,人名中的「金字旁」之字大抵是美好的象征意义。 而「玉」字除了具有与「金」相同的美好含义之外,它还常常被赋予一种更为丰富的情感内涵——清高、纯洁! 《说文》云:“玉,石之美者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鳃理自外可以知其内,义之方也;其声舒扬而远闻远止,智之方也;不挠而折,勇之方也;锐廉而不忮,洁之方也。” 对中国人而言,「玉」是最为重要的美石,它既是财富的象征又是君子的化身。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从出土于山东泗水尹家城遗址的春秋时期铜器铭文来看,当时已有人用「公玺」来称呼玉质印章了。这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封泥型印章实物之一。这种玉印大多呈方形或椭圆形,边长1~2厘米不等,有的背面还刻有绳槽和数道划痕。这些印材均为青玉,质地纯净细腻,光洁滋润,色泽嫩黄而微带青色,通体无绺无裂,少杂质,呈半透明状。如此精美的玉器,当然都是皇家御用之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