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几月几日进伏?

边觐潆边觐潆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今年三伏时间 初伏:7月17日—7月26日 中伏:7月27日—8月4日 末伏:8月5日—8月14日 “夏至三庚数头伏”,意思是说,每年到了“夏至”节气以后,大概再过十天,就是“初伏”了;而“中伏”的时间一般是出现在“夏至”和“立秋”这两个节气之间;“末伏”的时间则是出现在“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也就是“立秋”节气后的第30天。

为什么有“初伏”“中伏”和“末伏”之分呢?这是因为每年的三伏天都是随着“小暑”和“大暑”两个节气的到来而开始的。

从夏至开始,白天渐渐变短,夜晚慢慢加长,地球公转的速度不断发生变化,导致太阳直射点逐渐向北移动。 由于太阳辐射到地球上的热量先被地面的物体吸收,然后才能传导给空气和水,所以,在夏至时虽然阳光照射的时间更长,但地面能够接收的热量却反而减少了——这就导致了夏至三天的“温度低谷”。 但过了三天,地面接收到的太阳热量终于超过散发出去的热量,天气开始升温,这时的温度上升并不明显,所以叫做“温故三日”。 而从“温故三日”之后的一直到“立秋”(含“立秋”)之前的这段时间,属于“处暑“节气之前,被称为“末伏”。因为这时高温潮湿,草木茂盛,也是细菌滋生最为迅速的时候。

所以,我国古代将这段时期称为“恶日”或“死气”,是除了“小寒”、“大寒”、“立春”等节气外,唯一一个需要避讳的节气。古人会在这一天吃鸡蛋,认为这样可以使身体更强壮,不被病菌轻易击倒。而在现代,人们也会在此时食用绿豆汤、银耳汤等,以祛除体内的火气和湿气。 而“中伏”则处于“小暑”和“立秋”之中,通常是在阳历7月中旬至8月下旬。由于此时阳光猛烈,空气中的湿度变大,植物旺盛生长,各种细菌也加速繁殖,因此这一时期的防暑工作尤为重要。 人们除了在饮食上要多加注意以外,还可以采用温水洗澡的方式帮助祛暑。因为在热水中浴洗10~20分钟,能使皮肤的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快,同时也能起到排除汗液、消除疲劳的作用。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