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二生肖在哪?
中国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西岸,是一个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的国家。由于国人的独特思维方式及对数字的偏好,古人用一种十分精巧的方式将中国的地理区隔成“二十四个节气”,并用每十五度为一节的阴阳观念将每一节气分为三节,而每一节气又被赋予了一个代表动物的形象。这样,一年就被划分成了24份,每一份都代表了特定的时间段,每一个时间段被赋予了特定的文化含义和象征意义——这就是著名的“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最早在南北朝时期被制定出来,到明代时完成定型,之后一直沿用至今。它不仅在指导着古代中国人的生产和生活,而且影响着中国传统文化的诸多方面。那么你知道这二十四节气分别是什么吗?
立春(2月3-5日),万物起始; 雨水(2月18-20日),天气下降; 惊蛰(3月5-7日),万物峥嵘; 春分(3月20-21日),日月等长; 清明(4月4-6日),气清景明; 谷雨(4月19-21日),雨生百谷; 立夏(5月5-7日),斗指东南; 小满(5月20-22日),物致于此小得盈满; 芒种(6月5-7日),有芒之种,忙而不误;夏至(6月21-22日),阳气至极; 小暑(7月6-8日),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大暑(7月22-24日),炎热至极;立秋(8月7-9日),天地始肃;处暑(8月22-24日),暑渐消减;白露(9月7-9日),露从今夜白;秋分(9月22-24日),阴阳平衡;寒露(10月8-9日),露水更凉;霜降(10月23-24日),草木黄落;立冬(11月7-8日),水始冰;小雪(12月6-8日),开始下雪;大雪(12月21-23日),雪花纷飞;冬至(12月21-23),阴气极盛;小寒(1月5-7日),冷到极致;大寒(1月20-21日),严酷寒冷。
过了大寒,迎来立春,周而复始,万象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