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肖简称怎么读?
“小”和“肖”都是后起字,古代没有这俩字。所以“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这些简称的读音在古代都是一样的。 《尔雅·释兽》:“貍,狸。”郭璞注:“今之貍奴。”李善注引三国魏王子建诗:“狸奴何业何得,九尾猿毛为君黑。” 宋罗愿《尔雅翼·释兽四》:“貍者,鼠属也……今人呼狸奴。” 《庄子·秋水》篇:“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成玄英疏:“儵,白鱼也;鯈,红鱼也。” 唐朝皮日休《奉和鲁望渔灯赋》之二:“黄鲿结阵,白鲦为旗。” 《史记·夏本纪》:“其色如蒙倛。”司马贞索隐引晋灼曰:“倛,音奇、欺。”
宋朝乐史《太清楼侍宴记》:“皇帝作歌,词复妙绝。语多风入松,声杂云韶韵。群公各献赋,俊士尽腾文。海霞凝晓梦,江鹤下晴曛。” 南宋吴自牧《梦梁录·序》:“至如虎跑泉、凤栖梧、燕衔泥、莺啼柳……皆以物名,而兼其形声。” 明朝张岱《夜航船》卷八:“雁字排成行,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周礼·考工记·梓人》:“轮宽狭之量,五尺为度。”贾思勰《齐民要术·种树》:“凡此数家之言,或云用粪,或云不用粪,或云深耕,或云浅耕,或云旱地种,或云水地种,大抵都非通理。且诸家所说,各有因缘。”
对于我国普遍流行的十二生肖,如鼠、牛、虎、兔、龙、蛇等,人们在实际运用中常将它与天干、地支相配而简称作“属相”,这个名称在书面语里却不怎么用。在书面语中,一般有“生辰”、“胎肖”、“十二属”、“十二属神”等名称。这里必须特别说说“生肖”这个名称。生肖是个纯汉语词,它由“生”和“肖”两个汉字构成。“生”字的本义是草木长起来了,借以表示有生命的东西。我们熟悉的“生物”、“生命”、“生存”等词语都是由此引渡出来。“肖”字的本义是“犬小头貌”,意思是狗头长得小,后来引申指“像”、“似”的意思,并且可以为某一事物所专有或相配有。所以“生肖”一词的产生,是人们从十二种民间习见常循的动物,来记取和代表有生命的东西,“十二属”中的“属”字即是“相配有”的意思。
“肖”字是个形声字,在现代汉语中有两个义项、两个读音。第一个义项是姓氏,如我国近代著名的画家肖俊贤,当代的肖三等。它在作为姓氏时,按照“姓氏随母”的规律,凡由母亲传下的这个姓氏,一般都应读作xia(现少数人仍按老习惯读siao),由父亲传下的这个姓氏才读一声siao。第二个义项有如上面所解释的“相配有”和“像”、“似”等意思。它在作为“相配有”的解释时,一般只用于书面语,在口语中不怎么用。作“相配有”意思讲时,它只有一个音读siao,“生肖”、“肖蛇”(指生肖为蛇的年份)、“肖狗”(指生肖为狗的年份)等词语都从其本音读siao。
“肖”字在作“像”、“似”的意思时,既可用在书面语里,也可用于口语中。在现代汉语的成语中,至少有9个成语中用到了“肖”字,它们是:惟妙惟肖、鬼斧神肖、巧夺天工、穷妍极肖、穷形尽相、穷神尽相、穷形极相、穷神极相、曲肖其神。这些词语在我们学习和生活中常要用到,它们一般都读x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