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预报哪种最详细?
目前,国内对公众的预报产品主要分两类,一类是广播气象节目,通过电台进行直播;另一类就是电视气象节目,在电视台播出。 由于电台节目的传输和播报受到一定地域局限性的影响,加之不同地区对气象服务需求有一定差异性,因此目前没有统一标准供各地参照使用。但就全国范围来看,大多数省级卫视都自办了气象频道,每天120分钟左右的节目时长,对公众提供及时、权威、全面的气象信息和服务。
与播送常规天气信息不同的是,电视气象节目的核心是“为当地百姓谋福利”。在具体的节目制作过程中,编导们往往会将当天或未来一段时间会影响当地人民生活的灾害性天气过程重点突出出来——可能是突如其来的暴雨暴雪,也可能是来势汹汹的海浪台风,还有可能会持续几天的高温干燥或是连续几周的阴雨寡照。
为了能让观众对即将发生的天气变化有直观的印象,气象主持人会通过演示天气实况录象或PPT图片的形式,向观众展现某个具体气象要素(如气温、降水)或某一物候现象(如花粉飘散、柳絮纷飞)发生或延续的时间进程,以及这些变化过程与特定气候背景之间的内在的联系。 在详细介绍气象要素的变化趋势及其原因之后,气象主持人还会提示观众根据已有的预警信息,做好相应的防范措施。比如,在报道沙尘暴来临之时,会提醒人们关闭门窗,减少外出,必要外出时最好带上口罩;而在报道台风来袭时,则会告知人们留意窗外物体是否被狂风刮落,关紧门窗防止进水等。
当然,对于每一个准备制作电视气象节目的地方台来说,最难的不是如何采集素材,也不是如何制作字幕显示框,而是如何制作一段引人入胜的片头——在这短短的几秒中,不仅要表明今天是几周以来最晴朗的一天(或者是最糟糕的一天),还要说明今天的气温是近半个月来最低(或者最高)的,以及明天会不会出现今年首个雾霾预警等等。
大家都知道天气预报,可你们知不知道天气预报还有四种级别呢?这四级分别是:通俗天气预报;详细天气预报;专业天气预报和天文天气预报,下面我们来看一下!
通俗天气预报
通俗天气预报也叫公共天气预报,主要指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网站等公共媒体传播的天气预报。这类天气预报一般只能对省、市、自治区或更大区域的天气情况作出预报。通俗天气预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 预报实效:是指天气演变的过程和时间,比如,今天晚上到明天晴间多云,最高温度XXX,最低温度XXX。
2, 降水量:一般分为微量、小雨(或阵雨、小雪)、中雨(或中雪)、大雨(或雨夹雪、大雪)、暴雨(或暴雪)、特大暴雨(或特大暴雪)。
3, 降温幅度:降幅在4℃以下的为小幅降温,4~8℃的为明显降温,8~10℃为较强降温,10~12℃为剧烈降温,12℃以上为超强降温。当降温幅度达到较强以上时,气象部门会发出降温预警。
4, 风力:风速在1米/秒以下为无风,8米/秒以上为大风,16米/秒以上为强风,32.6米/秒以上为飓风。当风力达到大风以上时,气象部门会发出大风预警。
详细天气预报
详细天气预报也叫精细天气预报,由设在各市县的气象部门发布,主要在本地媒体上播出,或者通过气象信息员(一般为基层计生专干)传递给基层民众。精细天气预报对天气情况描述更准确,对降水量、气温、风力的预计也更加精细。
专业天气预报
专业天气预报一般是指公众接触不到的“内部”天气预报,主要为农林业、交通运输业、建筑业、军事等提供专业气象服务。比如,农业气象预报、卫星农业气象监测、农用天气预报、农林病虫害预报、火险气象等级预报、地质灾害预报,以及为农、渔业提供直通式气象服务等。
天文天气预报
主要为社会提供天象预报、日月食预报、星座占卜等。目前,气象部门不提供星座占卜服务。其他服务由气象信息服务单位提供,比如,江苏省气象服务中心、上海市气象服务中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