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字属于五行属什么?
“懂”这个字,在五行中应该属火吧。因为火的文字根为“炳”、“焱”等。 当然,如果这样解释的话,就涉及到了字形分析,而这样的分析方法并不是五行学的正统。 那么,“懂”字的五行究竟该怎么认定呢? 我认为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分析:
一是从字型结构来分析。 “懂”字由“童”和“门”组成。 “童”的五行属性为金。 “门”的五行属性为水。 所以,“懂”字的五行属性应当为金水。
二是从文字本义来分析。 “懂”的字形古文字形与“读”“窦”相似。 小篆形状如下: 从字形上来看,“懂”字的本义应是一种动物的名字。这种动物有点像猿猴,但比猿猴小。《说文》:“懂,猕猴也。从猴,门声。”段玉裁注云:“今人呼猕猴为‘冻’…故曰‘音洞’。” 所以,“懂”字的五行应当为土(土生金)。
总之,对于“懂”字的五行归属,我认为应当采用“字形分析法”或者“字源演进法”来判定。 不采用“五行相生相克法”。 因为“懂”字并不符合这一方法的运作模式。即不能直接给“懂”字本身归属一个五行,也不能间接通过“知”、“德”这些偏旁部首去推导判断“懂”字的五行属性。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五行”指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的物质,它们之间存在着相生和相克的规律,被称为“五行相生相克”。 “字有五种属性”,一般将五种事物属性归为木、火、土、金、水五行,这就是“五材说”。 在我国古代,“五行”指的是金、木、水、火、土属性。这些属性实际上是由人类对自然界长期观察总结出来的哲学理念,也是中国古代人探索宇宙世界的一种科学观点。
而人们根据汉字的形声、会意、象形三种造字法,用“五行”的属性,分析汉字由笔划组合成的字形结构和部首偏旁,在“五材”相生相克规律的支配下运动发展的规律。并给各种字赋予了“五行之性”。 东汉文字学家许慎在《说文解字·序》中说:文字者,经艺之本,王政之始……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文意之未尽。独体之文经曰:意者,合体之字也。依类象形谓之文,其形一成不可易也;形声相益谓之字,其声一成不可改也。
汉字在诞生之初,“文”和“字”各有不同的含义和造字方法。“文”就是由点、横、撇、捺、拐弯等笔画组成的构形元素,在“六书”中又称“独体”。因此,文就是像“山”、“鱼”、“川”、“日”、“月”等象形字,它们大多由描摹各种事物形状的笔画构成。 “字”是由“文”和“字”两种构字元素合成的,即由“独体”和“合体”两部分组成汉字,所以,字就是像“明”、“森”、“众”、“清”、“尖”、“凤”、“鸿”、“磊”、“淼”等。 “文”和“字”合成汉字后,其“汉字五行”属性由“独体”和“合体”的属性决定。如“明”字,其“日”字五行属“火”,“月”字五行属“金”,两者相合,其字五行仍是“金”。“字五行”中,以独体字最多。由独体字合成的合体字中,又分左右结构、上下结构、包围结构等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