琋属于五行中的什么?
琋,金也 《广雅·释器》有记载“琋,美玉名” 《集韵》引《说文》“琋,美玉也。一曰石次玉。从示希声。” 故琋属金。 再查《康熙字典》有载 “琋,【午集中】【石字部】琋 ·康熙笔画:13 ·页码:页2086第84(原文不载) 【字源】琋,古文禧。注见礻部四画。 又【正字通】俗作瑿。” (附:《说文》中收录的“玼”“玼璃”今均作“琉璃”;另“玤”字今作“蚌”;“磲”字今作“珠”)
据此,可以确定“琋”是汉字的一种异体,与“僖”同音同义,都读xī。而“禧”读xǐ。古时也有读音xi2的。 《康熙字典》把“瑄”“珣”“瑜”“璧”等字的古文收于“琋”字条下,可见古人是把“琋”作为这些字的古文的。再查这些字的古文,确实是从“琋”演化而来。如:
①《说文·玉部》“瑀,瑜之余。”徐锴系传“凡言瑜者,皆琰之类。”段玉裁注引古文字书云:“玙、璵,皆谓之美玉。” ②《尔雅·释器》“璋,瑜。”郭璞注“今之润岩者。”李注“璋,作瑗形,本出胡地,似琬琰,故世谓之瑜。”
③《广雅·释器》“琁,璿。”王念经疏“琁即璇之字。《周礼·冬官考工记》‘璇玑以为衡,轻柔而丽乎天’,郑玄注引汉旧仪云 ‘璇衡,水晶也。’盖以其色白而清莹,故谓之璿,亦谓之琁。”
④《庄子·秋水》“夫鹓雏发於南海,飞於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成玄英疏“此鸟灵秀,故能高飞。”“鹓雏,凤皇子。”
⑤《尚书·顾命》“赐尔斧。”孔安国传“斧,圭刃之斧,所以斩伐。”
⑥《国语·楚语上》“大宰奉司南,立于廊室之中。”韦昭注“司南,指南车也……其形圆形,上有盘毂,毂中有孔,可以施准绳,今之指南车是也。”
除上述之外,还有很多古文,这里不一一例举了。“琋”是个具有多重义项的字。 而《说文》中“施”字的解释正好可以为“琋”的多重义项作注解。
《说文》:施,移也。从言,从台,台亦声。《春秋传》曰“叔孙昭侯不能施令。”
在甲骨文中,王字和玉字常通用。古人在王字的甲骨文和金文下加一土字,便成为“玒玗"(yìng yù)字,意为王土上的美玉,引申为天下最珍贵的东西。后来在使用中嫌字太繁,就用汉字中的玉字下面加上一个王字,成了“璅",其含义还指王土上的美玉。
“琋”同“瑆”,为“有璺之玉”。因为玉在制作过程中,要经过设计、雕琢等工序,即使是小件饰品,在加工中也会发生破裂,无法制作完成。其裂缝虽然细小,但已经不是完璧,称为有璺之玉。
“璇”即“璇瑰”,亦名“念珠”,是一种形圆、色青、有孔的美玉,或泛指珠玉。周公旦的《周礼·考工记》中:“攻玉之琼、玫也、璇也、瑀也、瑾也”,说“五玉之长”有一种叫做“璇”的美玉。《魏都赋》中有“璇液琼膏”之说,指一种形圆、色青如玉的夜光珠,含有可以治疗疾病、起死回生和延年益寿等意思。“璇”在古代又是美玉旋转的意思。《吕氏春秋·孟春纪》中说:“孟春,日在婺女,昏弧中,旦建星中。其出立,以就之,所以顺时也。”“就”,是就其位。古代人按照天文星象来安排春耕农事,在农事开始时,要依据天上璇玑星座中璇星运转所到的方位,来判断农时,顺时出耕。
中医五行中的“珏”,为两个玉相合在一起,指两块玉拼合在一起的玉器。珏分合欢珏和连理珏两种。合欢珏由两块形状相同,但不能扣合的玉片(多为扇形和叶形)系在一起构成,象征着同心合欢、永结同好:而连理珏由两块完整的玉料用“活”合或“死’合合在一起构成,取“枝干合生”之连理。
中医五行中的“瑛”是指玉所生之英,或指玉的光彩。张衡《西京赋》中有“珊瑚丛丛,珮瓘琳珉,五材炫耀”之说,用美丽的珊瑚、珍贵的佩玉、琳琅琅的美石,以及光彩华丽的美玉来形容西京的华贵和绚丽。
中医五行中的“瑛”,又称“瑠”,指好玉的色彩。《诗·秦风·终南》中有“终南何有?有纪有堂”,是说终南山有多么美好的玉石。后来,人们常借琼琚指代可贵的人或物。李煜在《浣溪沙》中有“珠碎眼前珍,玉心惟自知”之句,用“珍”(即珍,指玉碎后零散的碎块)和瑶”来指代人所珍爱而又被遗弃的人或物,抒发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尔雅·释器》中“玉谓之琼,石似玉者谓之琼瑶”,说琼与瑶都是玉石,但两者有所区别。古代以“琼琚”(jū gū)相赠,表示彼此友情非常珍贵,如张衡《四愁诗》中有“美人赠我锦绣段,何以报之青玉案?”以琼琚来表达友人的深情厚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