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昌代表什么生肖?
“文昌”这个名字的由来,跟我国古代“文庙祭祀”有关,文庙即祭祀孔子的庙宇,而孔子是我国古代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在封建社会人们将孔子奉若神明,不仅春秋祭孔,而且在科举时代还设有“文昌帝君”这一神位给孔子陪祀。至于这“文昌帝君”的来历可以说是一波三折,故事颇有意思。
说起这“文昌帝君"的称呼的来历还得从汉武帝时一个叫东方朔的人讲起—— 有一天,汉武帝正在闲逛,突然看见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头儿手持拂尘在前面慢悠悠地走着,便上前询问此人姓甚名谁,要往何处去。岂料这老头儿的答案令汉武帝大吃一惊: “我姓东方,名朔。虽然年老,却还未死,要去见皇帝!” 武帝觉得十分有趣,便命人取过笔墨来让东方朔自行书写姓名和身份。东方朔提起笔来龙飞凤舞地在纸上写下“东方朔名字”6个字。
汉武帝看了哈哈大笑起来,问东方朔写了这么多做什么用。东方朔回答说:“请陛下赐给我一个猪圈,让我住在里面,猪圈的墙上需要画上这6个字,这样我就能永远记得自己的名字了。” 武帝听罢哈哈笑了起来,果然命人送了一个猪圈给东方朔住,并让工匠在墙壁上画上东方朔自书的6个大字。后来,人们就将这6个字简化为“文昌”二字用以指代东方朔。
随着历史变迁,“文昌”二字逐渐演变成指称“文曲星”(又名“文昌星”“文昌宫”),而文曲星又恰好对应着道教神仙体系中的“奎星”。关于文曲星的由来还有这样一个传说: 说秦始皇统一天下以后十分自豪地说自己是水德旺气,所以他的本命星曜是“辰宿,其星二十八宿之井、鬼、柳、星四宿之和”。这四颗明星就是“文曲、廉贞、武曲、破军”四大星。(《晋书·天文志》)。
据称,这“文曲破军”二星属于凶星,而“廉贞武曲”二星则属于吉星。到了唐代李淳风撰写《步天歌》时将“七政”(太阳、月亮、五星称为“七政”)中的“文曲”改为“文昌”,意指此星与文学文化有关。这种改法确实很聪明,既与道教星象说暗合,又有利于文人的自我暗示,于是“文昌”一词开始广泛使用。最后,我们再看一看历代文人写给文昌星的诗句,从中更能感受到“文昌”对于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重要性。 唐·宋之问《明河篇》: “明河可望不可亲,愿逐明月入君怀。” 宋·苏轼《鹧鸪天》: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牡丹好。” 元·关汉卿《谢天香·楔子》: “则为你花貌盈盈,柳枝袅袅……我则见你粉香吹下,云鬟摇乱。” 清·袁于令《牡丹亭·游园》: “没揣菱花,偷人半面。迤逗的彩云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