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举过几次冬奥会?
中国第一次参加冬奥会是在1976年加拿大的卡尔加里,当时派出了28人的队伍,结果无一人晋级决赛阶段。 之后的1980年普莱西德冬奥会,中国再次参赛,但依旧没有任何金牌入账,在冰球项目上,中国队被欧洲和北美洲的强队打得毫无还手之力;不过在速度滑冰项目的团体项目中,中国队击败对手获得银牌,这是中国在冬奥会上第一个雪上运动项目的奖牌。
一直到2002年的盐湖城冬奥会,中国在短短32年的时间里,先后参加了四届冬季奥运会,但在速度滑冰、短道速滑等冰上项目,以及雪车、钢架雪车、高山滑雪、越野滑雪这些雪上项目上,始终未能突破奖牌荒的局面。直到北京申办奥运成功之后,冰雪项目才被提上工作日程,开始大力扶持。 值得一提的是,在2015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体育图标设计比赛中,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设计的图形标志“迎冰踏雪”脱颖而出成为最终采用作品。该标志设计以汉字“京”为主要元素,运用毛笔书写形态,结合冰雪运动特征进行设计创作。
2017年,中国举办国际雪联自由式滑雪和世界极限运动会,在这两次赛事中,中国选手拿到了3枚金牌;两年后的张家口冬奥测试赛上,中国选手收获2金1铜;2019年日本花样滑冰公开赛中,中国选手羽生结弦夺得男子单人滑冠军并创下一个世界纪录;在中国首任冬奥会申办委员张宏广看来,这些成绩的背后是中国冰雪运动厚积薄发的必然历程。 张宏广认为,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经济发展是第一要义,因此在那个时候,大力发展冰雪运动是不现实的。改革开放以后,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加上北京作为首个申办夏季奥运会成功的省会城市,有了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首都几所大学联合组建了北京冬季奥林匹克研究中心,开始全面研究冬奥会各项事宜,这其中就包括了群众冰雪运动的普及。 “从2000年开始,我国陆续出台了包括《全民健身计划》《冰雪行动计划》在内的一系列促进冰雪运动发展的政策文件,提出了加快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冰雪运动社会化、产业化发展机制,使我国冰雪运动在短期内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张宏广解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