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五行属什么意思?
“瑯”字属于生僻字,目前录入繁体的数据库中,用简体字代替繁体的数据库中,用音序反查,都会查到这个字的繁体读音和意义;用五笔字型反查,则只能查到该字五笔字形编码及意义,无法知道其读音 故此,题主所问的“琅五行属什么”这个问题是无解的——因为字典等工具书中并未收录这个字的五行属性! 不过,我们还是可以大概了解这个字的五行归属问题的。
1、我们知道,古汉字是象形文字,很多字都是会意字,这就使得古人造字的时候,就会考虑这个字五行属性的归属问题。比如“金”“木”“水”“火”“土”偏旁的字,一般归属于五行中的某一种属性。
2、我们还可以借鉴现代汉字学专家王宁先生《古文字结构表》中关于字型的分类来大致确定部首字的五行属性归属问题了(此处向王宁先生致敬)。 如果将王宁先生的表借用过来,并略微调整一下(因为“嵐”字在表中属于“山字旁”,而“瑯”只有右半边属“山字旁”),那么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瑯”字右半边属于“竖心旁”——即属火。
3、再就是参考宋代徐铉校定的《说文解字·玉部》中的字义来确定五行的问题了。 《说文解字·玉部》中有关“瑯”的字义有二: (1)【瑯】,琅也。从玉,琅或从龙。 (2)【瓏】,琅也。从玉,龍聲。 在古代的文字学者眼中,一个字的结构和字音是密切相关的(这与上古时期文字形声字比例相当高有关系),因此判断字义的方法之一就是反推字的结构,而结构反过来又会验证字义的正确性。这种方法在古代是非常实用的。
但是到了现代,这种直接借助文字结构和语音的方式来推断字义的办法就已经不大好使了。因为现代汉语词汇已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并且文字学界对古文字的研究也有了长足的进展,很多古代学者认为不可考的字,现代学者已经能够发掘出来。 综上,我猜测“瑯”字可能属于五行火之一种。但若认真起来,我还是愿意保守一点,将其归为五行火之边缘。
五行是中国古代哲学家的宇宙观。它把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看做构成宇宙万物的物质基础并试图把世界上各种复杂的自然现象,归结为某种类型的属性。他们认为,宇宙中万事万物的发展变化,都是这五种物质不断地相生相克的运动结果。“生”即促进,相互促进,协调、统一;“克”即制约,相互斗争,分裂、对抗。它们的存在是一种既有生、又有克,生中有克,克中有生的相互矛盾运动中维持着“动态平衡”。在“五行”学说中,金属“庚金”是主升为阳,属表,属外,支配、驱使、抑制木,并从木那里取得“生化”之源。木为“甲木”也是为阳,从金取得“生化”之源。而火是“丙火”,为阳,从木取得“生化”之源。木受到金和火的夹击,一方面被金所制约,被火所吸收;一方面又滋生水和火,从土取得“生化”之源。土为“戊土”,为阳,土受火生,被木克。“土”是金属生化之源,金属从“土”中采集生化之源;“土”又为“木”和“水”提供生化之源。“水”是“壬水”,有阳有阴,从金取得“生化之源”,被火所克,滋养着“木”和“金”。他们之间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是不断运动着的不可分割的整体。这种主客对立、矛盾统一学说,在两千年前就初步体现了辩证法的思想。
人的姓名是代表人的代号,是人的“天语”,“天语”的内部运动机制也就是由五种物质构成,它们既互相依存又互相排斥,既互相制约又互相协调,既互相促进又互相牵制。由此也可以看出,五格的五行生克的平衡度如何,也就是“先天图”风水理论的核心,也符合现代科学的量子论和混沌论。
“五格”中的五种五行,其生克关系可分为:
1、相生:相生的五行之间,是“互助”关系。“相生”有三种组合:一是“比肩生助”,如金得金相助,可以增加“金”气,从而弥补金的不足。二是“我生者”,如“土”的不足可以多培“火”,“火生土”,多子则可养老。三是“生我者”,如“木”的不足可多增“水”的气,因水能生木。
2、相克:相克的五行是“制约”关系,相克又有三种组合:一是“劫财克助”。如金被金克助,一方面“劫财”耗损金的“生气”,另一方面增加“金”气,“以金制金”,增强“金”的“克”势。二是“我克者”,如木的不足可以增加“土”。因此“土克木”,可使“木”性受到局限而“不足”更为凸现。三是“克我者”,如“金”的不足可增加“木”,“木克金”,“金”不足将更加不足。
3、气场相冲:主要指阴阳五行在五行界线上的相冲,如阳金与阳土相冲。这种冲意不宜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