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五行东方吗?

益心璇益心璇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首先,这个问题涉及到中国传统哲学中“理”与“气”两个基本范畴。 《朱子语类》卷七十四说得更明确:“阴阳五行只是两个字,说得却更有道理。阴阳只是一个天地之理。若论阴,则天地之间无不有阳;若论阳,则天地之间无不有阴。阴阳二字,只是这个理。五行却是五气。” 这里所谓的“理”,就是客观规律的意思。而“气”,在中国传统哲学中指的并不是物质实体(这一点很像西方的“形式”概念)。而是指具有阴阳两种属性并由此派生出寒热、燥湿等属性的气体——这和中国古代关于宇宙生成论有关“气”的理论是一致的。 “五行”其实是可以分开理解的:“行”是“道路”的意思,“五”是指阴阳二极和四时(春、夏、秋、冬)。

所以五行的理论也就是对自然界五种现象的理论说明。也就是说:自然界存在五种现象,它们分别代表了天地之间的阴阳;每一个季节都对应着一种五行属性;每一个五行属性也都有阴阳气象。 这些自然现象具体是什么?东汉的王充在《论衡·谈天篇》中说得很清楚:“故天有五星,地有五行。”“五星”即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在古代,人们观察月球的圆缺变化把一月划分为四个节气,用冬至代表冬季开始,用夏至代表夏季开始,用春分代表春季开始,用秋分代表秋季开始。这样四季就成了每季三个月。五个季节加上一个冬季就是一个完整的“岁”。古人把这种一年分四节气的算法称为“建置天地”。

在这里,“年”的周期意义已经凸显出来。而每个周期(岁)都是由“五行”——金、木、水、火、土交替主宰的。王充说,每一季的第一个月,“气”的状态是“风雷激怒,水火沸腾”,第二个月是“阴雨浸淫,日月沉没”,第三个月是“山陵动摇,草木开花”第四个月是“云雾四布,霜雪交下”第五个月是“流水荡波,太阳复明”第六个月是“阴阳调序,万类繁茂”…… 于是我们看到,在每个周期的开头,都是“水木初始”,即春天到来,气候转暖,万物萌发;在中间,则是“火热炎上”,到了末了,又是“金水相生”,即气候转入寒冷干燥,万物凋零。

但是,如果这样循环下去,万物的生命不就永远没有尽头了吗?!实际上,每当“五行”走完一轮,自然界的生灭轮回也就终结了。中国古代哲学告诉我们,这时第二个“天”也就来临了——“天”就是指宇宙苍穹。这是另一套完全不同的自然运行法则。 这就是中国哲学关于世界的理论框架。在这个框架里,“木”属于“五行”之一,它代表的自然界现象当然是草木。但它是属于生理功能的“木”,还是结构功能上的“木”呢?根据同样的原则,“火”还能代表灼热的物质,为什么“木”就不能代表具有生理功能的植物呢?

翟小元翟小元优质答主

东方属木,木有生发、调达、舒畅、生长的意思。肝胆在五行中归于木行,所以东方属木。

木的特性是“宣发”和“疏泄”,有升发、条达、生发之象,故春天有万物生发、欣欣向荣之景。而肝胆喜调达、疏泄,有升发之性,因此春天最易于调养肝胆,对肝胆疏泄不利的因素也容易在此季节影响疾病变化。

木性太过,其表现为易怒、暴躁,木制不及,则出现委屈、易悲观等情形,木性过度生发,会成为“倒春寒”,或会克制之土的脾气,致脘腹胀满等不适,所以在春天尤其要注意保持情绪愉悦。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