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柱如何对应五行?
这个问题有些久远了,不过还是答一下好了。 四柱的五行,其实没有绝对的正确与错误之分,就像问“1+1等于多少”一样,是个没有答案的问题。 之所以这样说是基于这样一些事实而说:
一、五行的数量确实可以确定。如木3火2水土4金5,或水1木2火3土4金5,等等。可以说五行俱全或者五行缺某一行;
二、四柱八字中的每一柱都可以纳入到《周易》之卦中,而六十四卦由乾至艮卦,每卦有三爻,也就是每一卦都有六爻,六十四卦加起来共有三百八十四爻;
三、每个卦都由上下两个阳爻(—)和上下两个阴爻(--)组成,一阳爻代表阳,一阴爻代表阴,阴阳交错而成万象,这是《周易》最基本的原理。因此可以将每柱分成上中下三部,以代表天地人。又因为天干有十个:甲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十二个: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故共二十个字。每天干地支各一字,组成“年干支”;每年有二十四节气即十二个月,每月五天,共六十天,所以叫“月干支”;每天十二时辰,一个时辰正好是今天的两个小时,故一天称为“时干支”;一时辰为两小时,因此每小时为“时干支”。这样一天就组成了60个字。一年就有24×60=1440个字。这些字分别有不同的排列组合方式,也就有了不同的含义。当然这些字与现在所用的汉字是不同的,现代汉字是形声字,而这里的字是象形字。但二者是有相通处的。比如“春”字的结构为上下结构,上面部分为“日”,下面部分为“屯”。《周易·乾》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这一“日”就是万物萌发之象,就像春天太阳出来,万物萌芽一样。因此“立春”之日便是春季的开始。又如“夏”字,结构为上中下结构,中间一个“日”,旁边是两个“木”。夏天阳气盛极,树木长得又快又高,就像中午的太阳一样高高升起。因此立夏之后,夏季开始。其他节气以此类推。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每个月都有一个节气和一个中气。如正月初一是立春,初二左右是春节,正月十九左右是雨水,二月十四左右是惊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