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国字五行属什么?
1、“国”字在汉字中属于会意字,其最早见于篆文。由“口”“或”两部分构成,本义指城邑(或)的围墙,引申指国家(国)。
2、我国古代五行理论认为天地万物都包含木火金水四行,因而用四种颜色的符号来表示,称“五色配五方”。《书·禹贡》中有:“青、白、赤、黑、黄。”其后的《周礼》中则说五色为:“东方青色,南方红色,西方白色,北方黑色,中央黄色。” 战国末年成书的《黄帝内经》中则以“五色对五脏”解释了这五种颜色与人体的关系,即“青者肝经所主,赤者心经所主,白者肺经所主,黑者肾功能所主,黄者脾经所主。”
3、五行之中木火土金水各有特性。其中木的性质是“生长、生发”,火的性质是“炎热、向上”,土的性质是“培育、承载”,金的性质是“收敛、肃杀”,水的性质是“滋润、向下”。 五行的相生相克关系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由此可以知道,五行之中的任何一行都具有两种属性,一种是自身属性,另一种是他性属性。例如木属性的同时具有生和克的两种属性,火属性的同时具有旺和弱的两种属性等等。
4、中医理论常用天干地支来计算日子和时辰,而每个干支都有对应的五行,因此就可以通过计算来得到一个特定的五行组合。 “时”的计算方法是:子时——23点至1点,丑时——1点至3点……午时的计算方法则是将23点作为一天的分界。最后把十个干支一一对应,再结合五行属性就可以了。
举个例子:假设某人生于农历甲子年十二月廿三午时,计算步骤如下: 子时——23点至1点属子,甲子的天干地支分别是甲子和丙子,两子属阴,五行之中阳极生阴,所以此时节之人的阴阳属性应该为阴。 丑时——1点至3点属丑,此节气的人的阴阳属性为阳。 寅时——3点至5点,月柱辛丑,寅丑暗合,且得时干辛金,此节气的人的阴阳属性又变为阴。 卯时——5点至7点,月柱壬寅,时干壬水,阴阳属性变为阳。 辰时——7点到9点,月柱癸卯,时干癸水,阴阳属性仍为阴。 巳时——9点至11点,月柱甲辰,辰中癸酉,阴阳属性变为阳。 午时——11点至13点,月柱乙巳,日支巳火,阴阳属性仍然为阴。 未时——13点至15点,月柱丙午,日支巳火,阴阳属性变成阳。 申时——15点至17点,月柱丁未,日支已火,阴阳属性变为阴。 酉时——17点至19点,月柱戊申,酉中辛旺,阴阳属性又变为阳。 戌时——19点至21点,月柱己酉,日支已火,阴阳属性为阴。 亥时——21点至23点,月柱庚戌,日支已火,阴阳属性又变为阳。
由此得出这个时间点出生的人为阳阴阴阳的五行属性。 而月柱中的地支除了表示五行属性之外还有方位之分。 比如正月立春之后大地解冻,阳气升发,故月支寅中的甲木代表的是春天出生的木旺之人,而卯中的乙木代表的则是万物复苏,枝叶萌芽的草木之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