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苏州河在哪里?
苏河,古称松江。元代初年,“松江”之名见于记载 《元史·地理志》有载:“上海州……东北至江之滨。”这个“江”就是后来的苏州河。可见此时苏州河已经被称为“松江”了。
到了明代,“松江”之名正式出现 《明太祖实录》卷三十三中有载:“松江府城西北……”
到了清朝,“松江”这个名字得到确定 《清高宗南巡记》中记载,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曾在松江“驻跸(bì)”,并亲自题字“云间古郡”,作为松江的别称。另外,清代学者沈德潜的《重过松江有感》中也有“斜阳古道松江东”的诗句。这些都可证明当时人们已经称呼这条河为“松江”了。而“西人呼为苏州河”中的“西人”,就指当时西方的传教士和商人。他们来东方后,所走的路线一般是沿着运河进入江浙地区,然后经长江下游最终抵达上海。
1862年起,英帝国主义强行租借上海北部的虹口区,在此设立租界。英国侵略军登陆后,由北而南占领了今静安、长宁两区的北部以及中山北路一带。在这一带构筑工事,修筑道路及军用设施。并将原来横贯上海的苏州河改道,将河道向北引入筑垒区域,并在原河道上建起了4座桥——光复路桥、宝山路桥、横浜路桥和大宁龙之梦广场。
为了纪念在修建此河桥中的英国工程师,上海人特意将光复北路命名为昭化路,以表怀念之情,“昭化”便是“昭耀中华”之意;至于“广福”则取其保佑福禄之意,现改名止园路;另一条横浜路则改名为新闸路。1957年,苏州河的河道及四座桥被全部填平,变为现在的北京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