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区有几个?
“上海,是一个只有“浦东”和“浦西”两区的城市; “南京,是有一个“新街口”和五个“夫子庙”的城市; “北京,是有四个“市中心”的城市. (引用自百度百科) 这种表述其实是不正确的,但是很能反映人们对城市的认知——人们往往把具有相同功能的区域称之为“区”。
比如说,大多数人都知道天安门广场位于北京市中心城区,而大多数人也都知道,在北京除了中央商务区(CBD)之外还有一个海淀区中关村软件园区,这两个区域虽然相隔甚远,但是由于功能相似而被认为是两个“区”。事实上,除了这两种类型的功能区域以外,其他不同类型的地区我们通常都不叫“区”——比如,不能把京郊的怀柔、延庆称作“区”,也不能把首都机场所在的朝阳区中部称作“区”。
那么为什么上述这些符合大众认知的地区不是真正的城区呢?
因为它们都不是城市建成环境的核心要素!
城市由多种元素构成,建筑物是最明显的要素之一,除此之外还有道路、市政设施等等……而这些要素要共同组成一个完整的城市建成区。
为了便于识别和管理,城市需要具备基本的构成要素。如果一个地方不具备这些基本要素中的任何一项,那就不是真正意义上城市化的地方。虽然“老北京”有很多四合院,但是因为缺少必要的市政设施,当时的老北京城并不是一个完整的城市。同理,清末的天津有“洋楼”,但是这些建筑缺少配套的市政条件,因此也不能算城市。同样,解放前的南京尽管拥有夫子庙等繁华的商业街区,但毕竟是“有街无市”,也不是严格意义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