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缺水准吗?
泻药 这个问题有点意思,其实问的是五行的生克关系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问题,这个问题挺难答的,因为要讲清楚五行生克的原理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楚的(我尽量)。 五行的生克实际就是阴阳之间的作用结果,相生是指阳遇阴而生,是阳性的事物得到阴性事物而旺盛发展的过程;相克则是阴阳互相克制的过程。
五行之间是有相互作用的,并且这种相互作用是有条件、有位置、有限制的。比如水克火,但有先后顺序,要先克制再相生,而且必须是上下位的克制,左右边的相克是没有结果的。 生活中,我们常看到“木旺”、“金旺”等说法。实际上这里的“旺”指的就是阴阳得位,五行正常的生发过程。而当某一五行因外力或者自身原因不能正常生发了,就会出现“衰”或“极衰”的情况。所以治病的时候就要考虑这个“旺”或“衰”的问题了,这是中医诊断的重要理论依据之一。
人体五脏之气,之所以能够正常生发,是因为有阴阳做基础。五脏之中,心属火,肝属木,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五脏之中有升腾之气,即心火(阳气),肝木(春生之气),脾土(四季生长之气),肺气(秋收敛之气),肾气(冬封藏于精而不耗损之气)。
五行之中,有生化收藏之序,心火必须下交于肾水,使肾气充盈,才能维持肾脏的正常功能;肝胆之间有疏泄的作用,使脾胃的运化功能正常进行,防止饮食积聚为患。如果这个升降出入正常,气血通畅,那么五脏功能就不容易衰退。 但是如果出现外邪侵袭,或者七情内伤,或者久病体虚等原因导致上述气机升降出入失常,则易伤精气,而导致脏腑功能减退,甚至发生病变。这种情况,就可以借助五行生克的关系来指导用药了。
比如木(肝)郁日久化火,可以克伤脾土,此时健脾助运即可(土居中央,得令能生万物,不受克伐);如果肝火旺盛,还可以灼伤津液,产生热证,此时清泻肝火便可(肝胆属木,喜条达,恶抑郁,故宜疏肝理脾)。
再比如,金(肺)受湿邪困郁,可以产生咳嗽喘息等症,此时健脾湿肺,宣通肺气就可。但要注意的是,运用五行生克的方法选药组方时,不宜太过复杂,一般一脏有了生克关系的变化就应该停药观察,以免发生不良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