翊五行属于什么?
翊,有羽翼的意思,所以与土关系不大。从字形上看“立”+“木”=“枝”,所以与木有关系,是木的变形 。 从字音上看,古时“翊”、“益”二字读音相同,均为i声母,y声调;而“移”字为i声母,阳去调。又因为上古汉语的入声已经消失,所以我们现在读“益”和“移”的时候,实际上都是阳去调。也就是说,在古汉语中“溢”“艺”“翼”三字同音同义。
再从汉字造字法上看,“溢”字由“言”“夕”构成,“艺”字由“广”“辛”构成,“翼”字由“羽”“凡”构成,三者都属形声字。“言”、“夕”、“广”、“辛”、“羽”、“凡”在古文字形态中都有像翅膀的模样,这三个字同源。
综上分析,“奕”“艺”“翼”三字的根源在于古代一个音义相同的词语“翼翼”。“翼翼”指事物整齐、谨严的样子(如鸟展翅)。由此引申,“翼翼”还指行事谨慎、恭谨的样子。再进一步引申,“翼翼”还有敬慎、恭谨、庄严之意。 以上意义与现代汉语中的“一”意义较为接近。此外在古代,“亦”还表示年轻、轻快的意思。《诗经》中有“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其中的“悠哉悠哉”用现代语翻译就是:想得可真是周周到到呢!形容人思考、说话等连贯而缓慢。这句诗用的“悠悠”就指代这种状态。这种状态可以用“游弋”来形容:在水中或天空中缓缓地移动。
“游弋”的“弋”字,其实正是“亦”字的变形。 说完了“亦”“艺”“翼”,再来简答一下“奕”: “奕”这个字本义是指“大”。《说文》中解释得很清楚——奕,大也。段玉裁注:凡物之大皆曰奕。后来才引申出“光明”的意思。清·赵翼《陔余丛考》卷三十七“奕奕”条云:今人以屋室明亮谓之“奕奕”,此语始自唐人,谓其明而宽敞也。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这是借用《诗经·月出》诗句以写景,其中“星”指的就是星星,它们就像萤火虫一样闪着光,所以说“星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