栎属于五行属什么?

怀洁橘怀洁橘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1.木,其实这是一个很玄的答案,因为中国古代并没有“五行”这一说,它其实是古代中国人通过总结自然规律而得来的一个概念体系。 所谓的五行的“行”字其实就是“运行”、“变化”的意思。

五行最早出现在《尚书》中,如《甘誓》中有“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在《左传》中也出现了“五行:一曰水,二曰火山,三曰木,四曰金,四曰土”这样的表述(注1)。从这里可以发现,这里的五行是一个用来描述自然现象的概念框架,而且这个框架中的每个元素都是相互独立不相连的(比如水和火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事物)。

而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人们又将一些抽象出来的自然规律归结到五行之中去,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相生相克”的法则。所谓相生就是指五行之间的某种联系性:木生火是因为树木可以化作柴火燃烧起来,水生木是因为水可以将干涸的树木滋润成草木,火克金是因为烈火能够熔化金属等等;相克则是这种联系的反方向,指的是一种克制关系,例如金克木是指金属工具可以砍伐树木(注2)。

总之,古人认为世间的一切事物都可以用这五种要素来解释并相互解释,所以五行是一个不断发展的系统而非一开始便是确定的。 而题主所问的栎树到底是木还是土,这个问题其实是不存在的,因为在古人的心目中,世上的一切事物都不可能是纯粹的一种物质构成的,而是由若干种基本的物质共同决定的,这就使得任何事物都有可能同时具有多个属性的可能性——比如一棵树不可能完全是木的,那样他就不会扎根于土地了;也不可能完全土的,否则他就没有生机活力了。

从现代科学的角度来看,世界上并没有什么纯粹的物质,所有事物的运动都包含有五种基本作用力:引力、强力、弱力和电磁力以及宇称-时间反演对称破缺。因此古人所说的那五种物质实际上是一种概括的说法而已: 他们只是把人们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那些事物抽象出来并且赋予了这五个属性,以方便人们的理解与记忆,至于其他的东西则被统统归入其它四种特性当中。

所以说,现在再回过头去看上面提到的那个问题,我们可以知道古人对木与土的定义其实都是模糊不清且带有一定主观色彩的,我们并不能单纯地去评价某个东西究竟是木的还是土的了。如果硬要找一个答案的话我觉得应该是“兼而有之吧”?

优质答主

五行是中医用来描述人体生理功能的理论,跟自然界中的金木水火土有直接关系的。 人体的五脏对应的是自然界的五时(季春、孟夏、仲夏、季夏、秋末); 五脏对应的是五官耳眼口鼻和皮毛肌肉骨血(《黄帝内经》里说的五脏开窍于五官的说法); 五脏又对应着人体经络的五个系统(手厥阴心包经、足少阴肾经、冲脉等),这些系统分别都归属到不同的五行属性之中去,比如肺属金等等。 所以题主的问题其实可以换成“脾在五行属什么”或者“肾在五行属什么”更合适,因为脾主运化,肾主藏精,它们的功能都是生成水谷之精气和水谷之精气的来源。如果题主想知道更多关于五脏六腑与五行之间的关系,可以参考我的专栏文章《解读脏腑》系列的文章来了解一下。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