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立第几中学?
随着抗战形势的变化和各地沦陷,继西南联合大学之后,教育部在重庆决定组织大中学校内迁运动。1938年春,原在山西的同蒲中学(前身是1928年于北京创建的国立第二普通中学)和豫北的河内中学(前身是于天津创建的河南公立中学)内迁重庆,分别更名为国立第六中学和国立第七中学。
随着这两所中学内迁重庆,重庆原有的省立女子中学(校址现巴蜀中学)改为国立女子中学。原陕西澄城的国立第五中学(前身是1920年由陕西省创立,后改为国立)内迁西安,改为西安临时大学(即后来的西北大学前身)附设中学。原在江西的南昌师范学校(前身是1917年创立的江西公立医学专门学校附属高级医预科)1938年迁重庆合川县嘉陵江畔某小岛上,后更名为国立第二师范学院附设中学。
1939年冬,教育部又将当时由河北省沧县内迁重庆九龙坡区含谷镇的直隶第一师范学校改名为国立第二师范学院(原址在现在九龙坡区渝州路86号),将陕(西安)洛(潼关)师范学校改名为陕洛师范并内迁四川璧山(今属璧山区),改名为国立第三师范学院,将原在武汉的华中艺术专科学校内迁重庆九龙坡区走马镇,更名为国立音乐院,附设中等音乐班。
1944年春,根据抗日战争需要,国民政府教育部从国立六中和七中各抽调一个毕业班,合组为一所学校,在重庆大溪沟成立了国立第八中学。重庆原有4所国立学校,加上后来内迁改设的,当时重庆共有8所国立大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