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鼓是什么生肖?

肖茜颖肖茜颖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这是中国民间最常用的十二地支,也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与汗水的结晶。 然而这样简单的一句话却隐藏着巨大的玄机,为什么是“子鼠”而不是“丑牛”作为第一天呢?

首先我们知道一天有24小时,一小时又60分钟,一分钟又有60秒,如果我们以子时(晚上11点-凌晨1点)为第一天的话,那么第一天的最后一秒就对应着第二天的第一秒,也就是夜半三更的23点59分59秒,这一天就过去了;如果我们在这一秒开始敲第一个锣,那么我们就有了一个起点和时间观念。

同样道理,我们也可以用寅时(早上5点到7点)作为第一天,因为这时太阳渐渐东升,万物复苏,我们用响亮的鞭炮声迎接新的一天的到来! 那么问题又来了,为什么不是子时不也不是寅时呢?原因就在于古人用天干和地支共同记日,而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依次组合成六十个单位,循环往复,无限延伸。

也就是说每一天都有可能包含在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已巳……中,也就有可能包括在子、丑、寅、卯....中。 既然每一天都可能在六十个单位里重复出现一次,又哪来的所谓的第一天和第二天呢?

所以,古人发明了二十四节气,把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二十四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同的区域,每一区称为一节,每两节之间形成一个“节气"或“节气的开始”。 这就是中国农历的博大精深所在!它既遵循着地球公转形成的二十四节气规律,又兼顾着太阳周年运动导致的昼夜长短变化和月相周期变化。

而在现代天文学中,为了准确描述太阳的位置,又把太阳周年运动划分成了五段,每段各包含三个节气,分别称为冬至、春节、春分、谷雨、立夏、芒种等等,每一段的起始时间分别为:冬至 0°C 365.2422天 惊蛰 48° C 60.2422天 清明 66° C 95.2422天 谷雨 84° C 120.2422天 立夏 102° C 145.2422天 …… 从上面表格我们可以发现,立春这个节气总是在公历的2月初,而公历一年又是365天左右,每隔两年左右就有一个“立春”是在公历2月上旬的日子,而每当这个时候,月亮又恰好位于地球和太阳中间,形成了所谓的“朔月”,农历初一。

所以,根据以上原理,只要知道现在的月份,就可以知道农历初一的具体时间,再结合“日有所书,月有所影”的原理,可以准确地确定每个农历日子是几号,进而也可以推算出每当天地发生某种变化的时候(比如流星雨、日月食),发生在那个年份或者历法的日期。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