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什么是什么生肖?
1.“礼”指的是“礼仪”,而“仪”字上面是个“羽”字,下面是个“义”字,这个“羽”指的就是凤凰。“礼仪”的“礼”最初指的就是凤皇所特有的礼节——仪态大方、举止有分寸。所以古人用礼字的时候,往往搭配着仪字的。比如《周礼·春官》中有“司仪”,解释为“掌六宫之仪制”;《周礼·夏官》中还有“大司马”,解释为“掌邦国之大祭祀、大朝觐、大军旅之事”。这“大祭祀”“大军旅”自然需要很多的礼仪,所以“礼”和“仪”往往一起出现。
2.“礼”还指“礼节”,也就是现代汉语所说的“礼貌”。这种礼貌是有固定形式的:如见面要问好,走路要挺直(不能勾肩搭背),讲话要有分寸等等。这种种形式,古书上也叫作“礼”。如《论语·张中》:“子路问成人……孔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俭,史鱼之直,子产之聪,冉有之政,宰我之言,其斯而已矣!’”孔子这里是拿几个历史人物来做例子的,说明一个“完美的人”是需要具备很多“礼节”的。
3.“礼”最后还指“典礼”,即现在所说“仪式”的意思。举行仪式时需要有礼节,于是这种意义后的“礼”渐渐也有了“仪式”的意思。不过这时候“礼”的意思已经远远超过了“礼仪”“礼貌”的范围。在古代,许多事情都是要有仪式的,因此“礼”便成了“仪式”的代名词。如《礼记·曲礼》载:天子“命大夫教六艺,左射右祀,执巾车。”这里说的“射”就是“礼射”,一种礼仪性的射箭活动。又《礼记·月令》:“孟冬祭天,帝牛一;季冬祭地,帝牛二。”这里“祭天”“祭地”本身就是两种仪式。所以,后来“礼”就成了“仪式”的简称了。如宋朝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盖礼之所以为礼者,以备其仪式也。”再如《儒林外史》第四十回:“今番却该你去行礼,务要把场面做得齐整,不可草率。这也是你一生大礼。” 总之,古代的“礼”是很宽泛的,含义很模糊,远不止现在我们用的“礼”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