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是属于五行属什么?

昌新春昌新春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这个问题问得有点莫名其妙,有点像哲学上的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但比这个更奇怪的是,这么问好像真的有人不懂。 五行是五行的概念没错,但它是古代中国人民为了了解自然,探索自然规律而总结出的一种运动模式,是一种近似于阴阳的概念和系统,它包含了阴阳的概念但又超出了阴阳的范围。所以阴阳与五行之间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

《尚书·洪范》里提到“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这是古人用五行来解释宇宙万物的构成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其中并没有涉及到人体。 到了汉代,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提到了五行与人身体之间的关系,他说:“故五行者,乃东方春之气,万物之所资生也;五音者,宫、商、角、征、羽,万物之生气也;五味者,酸、苦、甘、辛、咸,万物之滋味也;五色者,赤、黄、青、白、黑,万物之色也;五时者,春、夏、秋、冬、四季,万物之终始也……”这里第一次把人的身体与自然联系起来。

此后,五行与人体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唐代孙思邈的《千金要方》中记载了五脏病候并配以五色,首次详细阐述了五脏与五色之间的明确关系。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对五色与五脏的关系做了详细的阐述。 因此答案已经很明了了,五行属于中国医学基础理论范畴,属阴阳五行学说的体系,它与中医密不可分,而西医则根本没有这方面的内容。所以五行属于中医范畴,而西医则没有这方面的归属。

贾正翼贾正翼优质答主

在中医学中,人体是一个以脏腑为中心的有机整体。脏腑虽各有其生理功能,又各有其病理变化,但它们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互相协调的,保持着统一的有机整体。中医学利用五行学说的特性及规律,来分别概括和解释脏腑形体的功能及相互之间的关系,将人体的五脏、形体、官窍等分别归属于五行。由于脏腑、形体在生理上是相互联系、在病理上是相互影响的,因此运用五行学说来解释、推断和阐明这些生理和病理情况,既生动形象,又简明概括。

五脏在体内有心、肝、脾、肺、肾;在外有五窍;在体有五种组织;在面有五华;在体常温的有五液;在情感方面有五志;在变动方面有五种外在表现;在四肢有五脏之末;在气化功能方面有五气,它们之间都是以五行作为中介被联系起来的。

至于人体的其他部位及其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也是按着五行的生克制化关系互相发生着联系和影响着的。因此,人体任何一个部位的病理变化,都是整体功能失调的反应;同时这个部位的病变,也必然影响到身体的其他部位。例如,肝属木,脾属土,肝的生理功能是主疏泄,性喜条达,脾气喜燥恶湿,肝木疏泄太过则克伐脾气,导致脾的功能失调,出现腹泻、腹胀等病症,因此说肝病可以引起脾病。脾胃为仓廪之官,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如果脾气因肝病之影响先已虚弱,中气下陷,运化无力,水湿内生,则湿浊内蕴之脾土既壅塞肝木的条达疏泄,又克伐肝木,而出现胁痛、腹胀、腹泻等肝病和脾病的双重症状。可见从病理上讲,木旺则乘土,土虚则侮木,都是互相影响、相互作用、相互转化的。所以,一个人一旦有病,必须从整体来考虑。由于中医学的脏象学说是以五脏为人体的中心,用五行归纳五脏的生理和病理上的不同属性,而五脏又各自和许多组织器官相联系。因此,五脏的病变通过五行的生克乘侮发生影响,而使五脏以外的组织器官也发生疾病。脏器在人体内是统一的整体。脏象学说中的五脏,是与现代医学所称的五类器官,从形态到功能都不相同。脏象学说的五脏功能及与组织器官的联系,虽然带有五行的形式,但它的实质却体现了五脏在生理上具有最重要作用和主导地位。

由于人体的每个脏腑的组织器官是不可分割的整体,脏象学说又将五脏作为人体的中心,因此,以五脏为中心,将人体的形体、官窍分别隶属于五脏,以反映五脏的生理病理情况,又将具有相同或相近生理功能的组织或器官统一在某脏之中,使之分属于五脏体系,从而把人体的组织器官、形体官窍连成为一个以五脏为中心的有机整体,使局部功能服从于五脏这个整体。

例如:以肝脏为中心的“肝系统”,包含有肝的生理、病理,两目、筋腱、爪甲、胆囊、膻中、阴器等的生理或病理情况;以“心脏”为中心的“心系统”,包含有心的生理、病理,舌、脉、络、汗、口、胸、小肠等的生理、病理情况。如此等等,将人体组织器官的生理病理情况,皆归属到五脏为中心的统一体系之中,从而形成了以五脏为中心的形体、官窍相统一的整体。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