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在五行中属什么?

凤凌霄凤凌霄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这个问题有意思。 先说一下我个人的看法,五行属性是古人依据不同物质的性质归纳出来的五种类别,本身并不具有阴阳属性。但是,随着古人对物质了解的不断深入和对阴阳学说理解的不断提高,五行渐渐被赋予了阴阳的特性。因此后世的人经常用阴阳来描述五行的特性就不足为奇了。 不过,阴阳并不是五行独有的特性。很多事物都具有阴阳的特性。所以不能只从阴阳这一方面去判定事物的属性。

古书上说“天地之间,宇宙之大,其大无外,其小无内”,这很能说明阴阳五行学说是研究事物的属性的理论体系。它应该不是特定指某一种具体的事物。 所以,不能认为某件事物属于金或者水或者木或者火或者土其中哪一款,也不能认为它们是阴阳中的一阴一阳。这样看待五行和阴阳都是片面的。 五行的相生相克也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它不再是单一指五个元素间的相互影响力,而是衍生出了更多有规律的关系。

这些关系可以描述的事物的属性,也可以描述人的性格,还可以描述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等等。 所以,我认为,五行就是中国人认识世界的五种基本元素,它们代表了不同的性质,并且这种变化是有规律可寻的。这种变化的规律可以被广泛地应用到各个领域,甚至被赋予哲学的内涵。但它的起源绝对不是某一种具体的事物或现象。否则世界上的事物都按照同一类属性划分的话,那人类社会该是多么单调乏味的一件事啊!!!

龚薇琪龚薇琪优质答主

木、火、土、金、水,是我们的祖先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套对世界本源的认知体系,古人称它为“五行”。 五行思想是我国古代具有朴素的系统观的世界观,它不仅解释世界的本源和构成,还能解释世界的变化发展规律,揭示系统要素相互干扰、相互制约的关系。

古代医家运用五行的理论,把人体的脏腑组织分为五脏、六腑、奇恒之腑;把自然之气分为风、暑、湿、燥、寒;把人体生理变化的一般规律概括为精、气、津、液、神;把人体各部分在生理上的功能和病理上的变化规律归纳为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克我者为“所胜”、我克者为“所不胜”等规律,在研究疾病的传变规律和治疗原则时,还确定了“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抑强扶弱”等准则。这就是中医“五行学说”的由来。“五行学说”是中医学的理论核心。

中医是建立在以人体为中心,以经验形态、功能形态、辨证施治为研究手段基础上的医学科学。祖国医学认为,木、火、土、金、水五个字,代表着五种不同性质的物质及其运动变化。其基本规律包括:“生克规律”,即五行中相生、相克的有序推动规律;“制化规律”,即五行的生克协调平衡规律;“乘侮反常规律”, 即五行的生克关系失调而出现的异常抑制与过度制约或过度反制约现象。

经络与五行的关系主要反映在十二经脉,在十二经脉中,手三阴经属手部,手部有提挈之功而能上承,故有上行升发之象,与木的升发性能相应,故把这三经归为木化;手三阳经行于上肢的外侧,与火热上炎之象相应,故把这三经归为火化;足三阳经属下肢,有承受重物之功,与大地坤厚载物之象相应,故把这三经归为土化;足三阴经属下肢,有向下运行之象,与水流向下之性相应,故把这三经归为水化;由于木的升发与水的向下运动有矛盾之处,若木不能升发,则水无源头而致下部无根,若水不足以滋润,木则不能升发,为此,从五行相生规律出发,把足少阴肾经归为金化,由金来生木,以制约水的运动形式,使木能生发,使水能下行。这是经络之所以与五行有关系的主要原因。

人体经络学说,是中医关于经络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在临床上的应用的一个学术理论。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