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天气是什么?
现在是10月3日,早上起床,南京大雨。 打开知乎,收到提醒。 推上窗外,一片阴沉。 拿起手机,打开气象APP,查询历史数据。 南京历史上今天最大降水量出现在2007年10月3日,市区548.6毫米,浦口、六合和溧水达大暴雨量级,高淳达特大暴雨级别。
我查了一下,今年9月份的降雨量(9/1-9/30),已经是常年平均降雨量的两倍多了!今年的雨真的下得特别多。 再往前翻一年。 去年10月份的降水量,也是常年同期两倍以上。 而去年10月份,正是南京的「雨季」。 阴雨连绵,一个月不下地,地上长了蘑菇,我采了一些拿回家煮了吃…… 更离谱的是2016年的10月份,也就是五年前,同样是雨天不断,到了十一月还下雪……
作为南方人,我真的很惊喜,在南京能看到雪花飘飘,但是那年冬天真的太冷了,冷到超乎想象。 我还记得在仙林大学城骑车的时候,天空中飘着雪,远处雾蒙蒙的,近处是湿漉漉的道路和草坪,而我的自行车前面,是一个骑行的同学,穿着很厚的棉袄,戴着帽子和墨镜,脸被口罩遮得严严实实,只能见到两只闪着光亮的眼睛。我们相视一笑,那天的记忆就是眼前这副景象——雪在阳光下闪烁,我的衣服和头盔也闪烁着光芒。
时间再往前推。 2009年和2010年的时候,我和高中班上的小伙伴来了一次毕业旅行,目的地是九寨沟。那两年去九寨,都是一路晴天,记得2010年的时候,我们就坐在九寨湖里船舱里欣赏着岸边的五彩森林。
结果2011年到九寨,突然就变天了。 我们刚一下车,就迎来一场倾盆大雨,所有人都来不及多拍照片,因为雨实在太大了,而接下来几天,晴天偶尔有,但都转瞬即逝。那段记忆里,全是湿漉漉的黑森林和泥浆般的彩池。
目前天气预报通常是根据气象卫星、气象雷达以及各种地面气象观测资料,运用动力学和统计学的原理和手段,对未来的天气形势和天气现象进行分析、预测。常见的天气类型包括以下几种:
1、晴天,晴天是一般民间对晴朗天气的通称。气象上对晴天的定义为,全天各小时的云量平均不足三分之一。晴天白昼时,太阳普照,物体的投影很小;夜晚星光闪烁,大气透明度好。
2、多云,多云是全天各小时的云量平均不足八分之五以上,亦即小于晴天的上限和阴天的下限(二者限差为八分之二)的天气。这一定义在世界气象组织1970年的天气学术语表中已有明确规定。但气象上并不习惯使用多云,而将多云的上限作为少云(多云的量可达八分之二,少云可达八分之三),与晴天合称“晴好天气”。
3、阴天,阴天是由层状云(最常见的是高层云和雨层云)布满全天。气象上对阴天的定义为,全天各小时的云量平均在八分之五以上,它与多云的上限相接。
4、雨,主要指液态降水,即水从空中落下,接触地面之前不完全蒸发的降水(降落到水平面上的未蒸发的水层)。下大到暴雨时,可有倾盆注、倾盆、大雨滂沱、大雨如注、瓢泼大雨等描绘雨量的专用语。“毛毛雨”在英文中称为“drizzle”,是指降水强度小于“雨”的一种地面积水降水,在气象上作为独立的降水形式。
5、雷电,是伴有闪电和/或雷鸣的局部地区对流性灾害天气现象,多发生于夏季。其生成机制是雷雨云(有强烈垂直气流的对流云)中的电荷积累分布不均匀性达到一定程度后发生击穿放电所致。依闪电的形态特征,可将闪电分为片状闪电、线状闪电和球状闪电;依闪电的活动区域分为地闪和云闪。通常所说打雷或落雷,专指地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