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企业如何脱困?
首先,明确一个观点,房地产行业目前或者未来的整体利润率水平一定是下行趋势的。 这是因为在人口红利消失、城镇化进程渐缓、房地产宏观调控不断深入的背景下,房企通过高周转、高密度开发的方式获取土地、抢占市场的空间越来越小;同时,在各种限制条件之下,企业的成本上升,利润率也很难提升。 所以对于绝大多数的中小型开发商来说,指望通过扩大规模实现整体盈利水平的提升已经不切实际了。企业只能从管理、成本等方面寻求突破。
具体到某家开发商,可能会因为所拿地块的地理位置、周边规划等因素影响导致项目开发节奏不一,产生资金流的波动,但是大势所趋下,行业平均利润水平一定会处于下降通道中,这一点无论对于什么类型、档次的地产商来说都是共识。所以,所谓的“困境”本质上是行业发展逻辑发生转变下的被动应对。
如果一定要寻求解决之道,我的看法有以下几点:
1.加强内部控制,减少不必要支出,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这包括合理判断投资时机、优化产品结构(加快去化速度)、控制开发周期(提前预支的成本,要归还)等。
2.外部协作提升效益。比如通过加盟连锁模式,实现快速开业和低成本开业,当然这个连锁是有特定含义的,是在某个区域范围或某一业务范畴内的网络化。另外,通过合作共同开发、共同建设的方式能够节约成本,也是很多企业尝试的方案之一。
3.调整预期,寻求多元化发展。当主营业务盈利能力下滑时,应该适当考虑其他收入渠道,特别是那些能带来稳定现金流的业务,比如商业物业、办公物业、酒店等,虽然这些业态的收入增长率可能不如住宅,但稳定性更强,也能为企业提供不错的现金流,同时还能对冲主业风险。当然这里强调的多元发展不是遍地开花,而是集中力量做好几项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业务。
4.变被动为主动,把握市场机遇。有时候市场机会是转瞬即逝,如果等待企业的各方面准备充分了再出手也许就错过了,这就要求企业具备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当机会出现时能果断出击。但是注意这里的“主动”并不是指随意拿地、盲目扩张,而是在可控的风险范围内,敢于做第一步,然后再结合内部情况做相应的调整和跟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