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轲指什么生肖?
“荆轲刺秦”这个典故,应该算人尽皆知吧。那么,荆轲指的是什么动物呢? 有人说,是兔子。因为“荆轲刺秦”这五个字中有一个“兔”字。 但实际上,“荆轲刺秦”出自《史记·刺客列传》。而该传记中关于荆轲的最后一篇,叫做《荆轲列传》,其开篇即为: 说“荆轲刺秦”有“兔”字,显然是将“荆轲刺秦”误认作了一首诗。但事实是,司马迁在《史记·刺客列传》开篇就写道: 可见,所谓“荆轲刺秦”实际上是“荆轲刺秦王”的简称,与“兔”并无关系。要说引申义的话,“荆轲刺秦”倒可以引申为“刺杀(或威胁、攻击)秦国”的意思,这样倒的确和兔子有些关联了——因为秦灭了很多国家,如同兔子吃了很多草一样。但这显然不是这个“荆轲刺秦”的本意。
再一个说法认为荆轲所指是猪。 这种说法的证据来源于《庄子·盗跖》。文中子张问孔子:“昔者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功也。由管仲而观,一人之身,立则天下俱正,何为而不得?” 孔子的回答很有意思,他说:“管仲非仁者耶!夫仁者,何以言乎?曰:‘予知。’……夫仁者,犹曰:‘伯夷恶我,是邪?非也。’以义罚罪,君为之仁矣;德惠广大,百姓皆得其利。然而文王失之而不止,武王伐之而不惧。此二圣者岂不仁哉?故曰:至仁无亲。”——翻译成白话文就是,管仲并不是一个仁德的人啊!一个仁德的人,会说自己是仁德的吗?孔子在这里打了个机锋:他其实是在说,管仲是一个知礼之人,而不是仁德的人。为什么呢?因为“仁”这个词,在古代汉语中有“两人”的意思,如“周任有言日:‘贤者以其德遇其君,愚者以其力遇其君’”中的“仁”就是这样用的。管仲这种依靠智谋取得君主信任和大权独揽的情况,用“仁”来形容显然是很别扭的。 而如果管仲真是靠自己的仁德取信于齐桓公的话,那他就真是一个蠢材了——因为据《论语·宪问》记载,管仲曾经对鲁国的季氏大肆行贿,以换取鲁国支持齐国称霸,而这简直是丢尽了仁人志士的脸。所以说,管仲根本不是仁德的人。
按照孔子的标准,管仲不算仁德的人,但管仲却比大多数人都更接近仁德。原因就在于,管仲知道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他知道什么时候该挺身而出,什么时候该明哲保身。当他看到齐桓公犯错的时候,他可以谏诤;但当齐桓公不听他谏诤时,他也可以退而求其次,依靠自己的才智在别的方面给齐桓公以帮助。正是由于管仲能忍,懂得何时该伸张正义,何时不必较真儿,所以我说他是像猪一样,聪明又圆滑,知道什么时候该闭嘴,什么时候该张口。
从这个角度看,似乎“荆轲刺秦”真的是在讽刺管仲也不似仁人君子,而像一只猪。 ——但是,请注意一个时间顺序的问题,“荆轲刺秦”的故事发生在卫鞅商鞅变法之后,而在那个时候,“舍生取义”已经是儒家倡导的道德最高标准了,比“义”低一个等级的是“守义”,即坚守大义,而管仲那种懂得进退的“有义”已经排在最末等了,怎么还能拿他来比喻成猪呢?这是不是有点冤枉管仲了?
我认为“荆轲刺秦”比喻的应该是敢做敢当,而管仲那种善于权衡利弊,知进知退的行为,虽然在儒家看来也是可取的,但毕竟没有达到“大无畏”的高度,所以在墨家看来,管仲的行为就像兔子一样,有勇无谋。或者说是像鼠目寸光的人,只知道往前冲,却不知道自己究竟要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