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缺土不好吗?

穆芊羽穆芊羽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五行的学说起源于西汉,在战国时期形成了阴阳家的学派势力。在汉代,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后,儒学的地位得到了巩固,而与之相对的易学也开始没落。但到了东汉时期,由于谶纬之说的流行,人们开始用神学的眼光来阐释《易经》,从而形成了所谓“阴阳五行”学说。

这种学说认为,宇宙万物是由金、木、水、火、土5种基本元素构成的,这5种元素相互制约又相互滋生。而在人与自然界之间,也存在这样一种关系,人也是由这5种元素构成的,并且也有金、木、水、火、土的阴阳属性。 这就是古人所说的“天人合一”。

当然在古书里面,五行并不是以单一的金木水火土出现的。比如把金分为西方金和秋季金;把木分成东方木和春季木等等。

也就是说,古人是以时间和空间来区分不同的物的。时间上的不同,用“五时”(五季)表示: 春、夏、秋、冬和四立(立春、立夏、立秋、立冬)。 空间上的不同,则以“五方”表示: 东、西、南、北和中(又称中央)。 所以,当人们在论及五行的时候,往往还会提到五行之所居的位置,这就是古人的时空观念。

如果人的五行适中,没有偏枯(就是没缺哪个行),那就是最好的状态,即所谓“五行俱备,阴阳平衡”。 但是,人在这个世界上是不可能有五行俱全的,这是不符合客观实际的。比如,你可能是东北方的生辰,也可能是正西方的生辰——这种生辰是得不到“金”的。或者你是阳历二月的生日,又是农历十一月份的生日,那么,你也只能是缺“木”的了。 古人就提出了“五行相需”的观点。就是不管你是什么出生的人,都要力求五行齐全。如果不能齐全,那就必须以缺什么补什么为主,也就是要“有偏于补偏”。 古人根据你的生辰,就可以大致确定你是否需要五行相补(其实质是阴阳调和)了。

现代科学证明,地球上所有生命都是由单细胞开始的,而单细胞的细胞膜是由脂质组成的。古代中医就发现了这一点,并称之为“形如贝壳之带青紫色者”。也就是说,只有蓝色和青色的人体部位需要金生水,黑色人体的部位需要水生木,红黄色人体的部位则需要木生火……只有这样,人体内阴阳才会和谐。 所以,只要你的生日能确定你的五行所需要,那就是最好的。如果无法确定,那就以五色定位,看你自己适合哪种颜色,以此来补充你自己的五行所缺。

缪语峰缪语峰优质答主

一般命理分析所说的有缺行,或有五行缺土,其实是指一个人的姓名、生肖和命格中所缺乏五行中的元素,或者缺乏某种元素的生辰。而我们通常讲的生辰其实是用地支来代表的,所谓的五行缺土其实就是指地支里缺少土。在地支里,巳、午、未、申和戌就是属于土。

有人认为五行缺土,会由于土不足以生金,因此如果有人五行缺土,就会导致五行缺金。实际上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按照五行相生规律,土能生金。而如果按照《增删卜易》中的说法,凡是人,必定有五形,五行缺其中之一,则其他四行之气就必定过于旺盛;四行之所以能旺盛,全因五行相生的缘故,而所缺的那一行也是由此滋生,因此即使是缺五行中的其中之一,也不会真的缺少五行之气。

在周易命理中,五行缺土的人性情大多宽容温和,做事谨慎、考虑周全。他们处世的方式柔和而不失理性,处理事情讲求以和为贵,不喜欢针锋相对。他们待人诚恳,重信用守承诺,为人宽宏大量,能换位思考体谅别人,乐于帮助别人。同时对于朋友十分重义,能够为朋友同甘共苦,两肋插刀。由于处世行事方式具有灵活性,因此即使是面对纷繁复杂的局面,一般也能处理得很好。

由于行事谨慎周全,因此五行缺土的人一般在年少时会因为过度谨慎而遭受挫折,或者在年少时会受到不良的人影响,在成长的过程中会遇到不少阻碍和困难。但他们自身往往具有坚韧和忍耐的精神,因此能够克服难关,在中年之后逐渐走向顺遂,事业和生活各方面都渐入佳境。他们做事往往不急不躁,能够一步一个脚印稳步发展。由于能够以和为贵,因此人际关系往往不错,在官场和商界等人际关系比较复杂的地方发展得也很好。

但五行人土也有其自身缺点,他们往往由于思虑周全而优柔寡断,优柔寡断使得他们容易错失机会。同时对于事物的看法往往不够果断,没有自主性和主见,喜欢人云亦云。同时也缺乏坚持性,做事情很难一以贯之。而太过小心谨慎的心态有时也会使他们过分疑神疑鬼,导致人际关系变质,或者使自己背上心理负担。同时由于处世过于圆滑,他们往往也会被人当做老奸巨猾。另外,尽管在事业上中后场很旺,但初场往往比较困难,要不断经过挫折和考验才能成功。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