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什么以哪个为准?
这个问题很复杂,简单来说就是,中医、命理学等传统文化中说的“五行”是古人归纳的五种物质或状态;而现代科学说的“五行”则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五种元素—— 中医提到的“金、木、水、火、土”——金代表钙铁锌硒铜;木代表碳氢氧氮;水代表氢氧;火代表碳氢;土代表硅酸钠铝。 这五类物质是最基本的构成物质的材料,被称为基本元素。 它们相互结合,可以组成成千上万的化合物,进而形成生命体(有机化合物)以及一切宏观物质。 而这五种元素在地球上分布并不均衡,并非所有地区含金属矿床都会同时出现,也不是说含碳矿物就一定会出现。所以古人在观察自然界的过程中,逐渐发现在某些特定情况下,五行是可以互相转化存在的,从而形成了“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论—— 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克木,木克火,火克土,土克金,金克水……
到了现在,我们观察自然界的时候,会发现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确实存在“五行相生相克”的过程——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和水,利用太阳能生成有机碳水化合物,这个过程属于金(化学过程)生水;而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这个过程属水生木;动物吸食树木的枝叶获得能量和蛋白原料,属木生火;动物排出的粪便和动植物尸体中的有机成分经细菌分解后成为植物的养分,属火生土;土壤中的矿物质从根部进入植物体内参与物质循环,属土生金;而金又成了生产生活的原材料,这样不断循环,永不停息。
如果从宇宙观的角度来看,地球本身是一个小宇宙,它本身也存在五行相生相克的规律—— 金星上的火山爆发形成的硫酸雨降临到了地球,使大地浸透于酸雨中,地表矿物受到腐蚀风化成泥土,继而形成了土壤;土壤里含有机物经过细菌作用逐渐形成了原始生命,并通过生物链最后汇集到植物光和作用层面,形成了最初的太阳系生态圈;而这个生态圈通过无机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最终又回归成无机状态,即金星上的硫酸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