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板砖为什么要泡水?
这个,貌似是常识吧~~ 瓷砖吸水是为了防止空鼓、掉落! 家里铺贴墙面瓷砖时,一般会浸泡2个小时左右;而地面瓷砖也需要浸泡,不过时间一般需要4个小时以上。 为什么要泡呢? 不泡直接铺贴可以吗? 当然不行! 瓷砖在铺贴时如果发生空鼓、脱落的问题,其原因一般是瓷砖吸收水分后膨胀导致结合紧密度降低从而产生的。 所以为了避免出现这样的问题,就必须让瓷砖充分吸水。 在给瓷砖泡水时一定要让水泡透,这样可以使瓷砖表面的孔隙充分被水填充,在铺贴时即使有水分子进入其中也不会产生气体,进而避免空鼓。
除了预防空鼓外,瓷砖泡水还有另外一个作用,那就是保证瓷砖的牢固性。 因为瓷砖在铺贴时需要使用水泥砂浆来进行粘贴,而在使用砂浆的时候不可避免的存在着一定的收缩,如果瓷砖不泡水就容易产生空鼓。 有些朋友在铺贴完瓷砖后还会浇水养护,也是为了避免收缩带来的不良影响。 所以不管是墙砖还是地砖都是需要泡水的,而且都必须完全浸没在水中。如果长时间浸泡,容易导致瓷砖的釉面出现损坏,所以在浸泡时应该随时观察,一旦釉面被破坏就应立即取出,及时更换。
其实并不是所有地板砖都需要泡水!
釉面砖、抛光砖、瓷片是不需要泡水的。只有吸水率高的通体玻化砖和低于0.5%的密实度高的瓷质砖必须浸泡后才可以施工。
为什么要泡水?
因为通体玻化砖的气孔率高,吸水率大,或者吸水率达到0.5%的密度较高的瓷质砖,瓷砖内外的冷热变化是一致的,如果不用水泡,瓷砖没有和水泥砂浆的加气水发生水化反应,瓷砖的气孔内还是干的,用水泥砂浆铺贴后,砂浆的水又被瓷砖吸收,在这个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产生胀缩应力变形,而胀缩应力大于瓷砖的抗拉强度就会导致瓷砖起拱或龟裂。
泡水的目的是什么?
玻化砖和吸水率较小的瓷质砖在施工前泡水处理,其主要目的是让玻化砖和瓷质砖尽可能多地吸入水分,使其吸水率接近饱和状态。
泡水的正确方法:
玻化砖、瓷质砖在浸水槽内浸泡5—10分钟后,取出,放置5—10分钟,到不滴水即可施工。
泡水时间长了容易造成哪些现象?
吸水率较低的瓷砖一般泡水5-10分钟,最长不超过15分钟,超过15分钟以后,很容易造成铺贴好的瓷砖在揭纸后出现发白、浑浊、起雾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