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多久出站?
北京地铁,平均进站时间2分30秒; 上海地铁,平均进站时间1分58秒; 广州地铁,平均进站时间2分16秒; 天津地铁,平均进站时间1分46秒… 这些数据来自各个城市地铁公司自己发布的客流量报告。 我整理了19个城市的地铁客流数据,发现一个特点: 人口流入地区的地铁,进站速度更快! 比如北京的常住人口是上海的3.5倍,但上海地铁的乘客在每公里站台上的停留时间却比北京短17%,原因就是上海的人口密度更高。同样,广州的人口密度是北京的3倍,而乘客的进站时间却比北京短了整整6%! 反之,一些人口流出的地区,地铁的进站效率反而更高。比如天津的外地常住人口只有北京的40%,但天津地铁的乘客在每公里站台上的停留时间反而比北京短了20%!同理,沈阳的外地常住人口不到天津的一半,但因为沈阳市内人口密度远小于天津市,所以地铁的进站时间反而比天津短了4%!
我查了一下这19个城市近年的GDP和人口数据,发现一个惊人结论: 经济发达、人口流入地区的地铁,进站速度反而更慢! 而经济落后、人口流出地区的地铁,进站速度反而更快!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我在网上发现了北京地铁早年的宣传片,里面介绍了地铁的设计建造过程,其中一个细节引起我的注意: “为保证乘客快速进出车站,北京选择了”高进深、低刷新的“通道模式——就是说,为了让你快一点进站,我们把地铁站建得越深越好,同时每天让地铁多运行几次,增加刷新率(也就是多开几班车)来弥补。
事实上,很多大城市地铁的客流都集中在早晚高峰期,因此采用大交路的行车组织方案,就是在早晚高峰时期增开列车,提高运营频率,从而提升运量。但是这样会带来另一个问题:非高峰期乘客在轨道上的等待时间就会变长。 于是我们看到,北京上海这样的超大城市,地铁虽然拥挤,但为了迎接不断涌入的新城人口,依然不惜血本,不断建设新线路。而天津沈阳这样的二线省会城市,尽管旧城区也有密集的人口,但由于新建住宅区和商业区普遍分布在远离老城区的郊区,所以修建地铁的费用就由郊区承担,造成当地居民对新建地铁的抱怨远远大于北京上海。
我个人认为,投入巨资修建地下铁并不是什么坏事,至少比修高架桥或者绕着城市外围修建环道划算得多。毕竟,从长远来看,修建地铁带来的土地升值收益会远高于建设成本。 但是,如果因为经济发展水平限制,导致人口无法有效涌入,那修一条地铁就等于给当地居民加上一个沉重的包袱,让人痛苦不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