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什么加息降息?
这个问题很复杂,我尽量简单地说一下,可能不完全准确。 我国目前的利率体系由存款利率、贷款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这三个指标组成。所谓的降息降准就是调整这些利率水平的行为。
中国人民银行作为我国的中央银行,有着统一的货币政策目标,即总量平衡、结构优化、物价稳定、外汇充足。而利率是货币政策工具的一种,其他还包括存款准备金率和公开市场操作(主要是回购)等。 实现货币政策的总体目标是人民银行的工作重心,而实现这个总目标是通过调节各分项政策工具实现的。各政策工具间的关系是实现宏观调控目标的关键所在。
在现实中,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是要基于经济基本面状况,考虑国际环境影响作出的。也就是说,央行会根据GDP增长、通货膨胀程度、就业情况、国际收支状况、汇率水平等因素来综合判断当前应该实施何种货币政策,是实行宽松还是紧缩。 一般来说,当GDP增长过快时,通货膨胀也会上升,这个时候可能会采取加息手段抑制经济增长,同时遏制通涨;反之,当GDP衰退时,采取降息刺激经济发展。但这不是绝对,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判断。
现在的问题是我国GDP增速过高,通货膨胀也很严重,按照常理应该是要加息的。但实际情况下是不能加的,因为加息会导致资本外流,外汇储备减少,这对于目前外汇流动性偏紧的情况是不利于执行的。而且,加息会缩减居民和企业贷款,对于当前去库存,降杠杆的大环境也不合适。从加息角度看,当前是不太可能的。 而降准则不一样,只要资金面不紧张,理论上说是可以随意降准的。因为降准后增加的市场流动性主要是流向金融机构,最后会通过信贷规模传导至实体经济发展中,所以不会对CPI造成明显的上升压力。当然,多次降准会增加M2总量,如果GDP增速上不去的话,可能会导致通货膨胀加剧。但这可以通过加息的手段来解决。所以说,目前是处于降息降准都可行,但加息相对困难的情况。